日本鮮鮮鮮(133)小説漫畫有預言災難的透視力

2020/05/20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劉黎兒:這次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改變了世界,改變了所有人與人關係,社會經濟政治未來都呈現新面貌,許多狀況現在無法預知,或許再也回不去過去的狀態了;但有許多小説或漫畫在多年前,甚至還有70幾年前的作品如卡謬的《瘟疫》(La Peste或譯《鼠疫》、《黑死病》)等都預言了現在,許多描寫跟當下的社會實態一樣,人們跟病疫的抗爭、或喪失感或獲得新生等都一樣,讓人感覺偉大的作品果然有透視時代的能力!

 

卡繆的《瘟疫》與高嶋的《首都感染》並列為話題書(東京都中野區,劉黎兒攝影)

      日本這次最早被認為是」神預言」的是32年前問世的動漫電影《AKIRA》,是大友克洋的漫畫創作拍的動畫,其中預言2020年會在東京舉辦奧運,但會前會發生傳染病,導致東奧停辦;雖然目前東奧因為新冠肺炎而決定延期一年,但若2021年夏天新冠疫苗還無法大量供應的話,東奧要完全舉辦也很困難!

 

  這部科幻動畫《AKIRA(阿基拉)》從今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開始影響東奧時,日本網友就熱烈討論,當時預言內容是1988年的東京發生大爆炸而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戰後,2019年重建了新東京,跟當年日本借1964東奧躍身大國之林一樣,也想借2020東奧而重新鼎立世界;漫畫預言在開幕前147天停辦,而且也提到世界衛生組織(WHO)防疫不力等,讓人覺得連細節都跟當下狀況類似。

 


      日本3月為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都知事在25日説出東京overshoot(爆發性感染)正面臨重大局面,要求迴避不必要的外出,至於首都封鎖的lockdown也並非不可能,並宣佈27日起封鎖上野公園、井之頭公園、代代木公園等,導致東京都民一片恐慌,引爆搶購潮;而現年70歲的作家在高嶋哲夫在2010年發表的小説《首都感染》也被視為預言書,而講談社從2月之後不斷加印數萬本,也還洛陽紙貴狀態!

 

卡繆的《瘟疫》預言性超過(劉黎兒攝影)

      《首都感染》寫的正是劇毒的新型流感引起pandemic(世界性大流行),日本政府為了防止感染蔓延,只好封鎖東京都心地區;原作者高嶋表示自己是想傾訴傳染病有多恐怖,必須知道正確的防疫對策才行;自己是在2001年時寫《Petorobac─禁忌的石油生成菌》時,就查閱了很多有關細菌及傳染病文獻,當時還不熟悉的語匯的pandemic頻繁出現,也因此以此為主題開始構想,正好2009-10年時,新型流感在世界蔓延擴大。

 

      作品中是假定20XX年、世足正好在中國舉行,發生了致死率60%以上的劇毒新流感,東京都心也發現有感染者,主角是前WHO感染症對策團隊的日本醫師,因為他的建言,日本政府封鎖了東京都都心與外部連結的道路及鐵路網等,遮斷人的進出來往。雖然東京後來並未真的封鎖,但是比其他縣市更強硬的自肅(自律)不出門以及休業的要求,也讓東京都民更能體會書中的描述!

 

      日本人即使沒罰則,也很老實地自肅不出門,許多活動也跟其他國家一樣線上上舉行,讀書會也是,最近很熱門的讓人愛讀愛討論的就是卡謬的《瘟疫》!

 

      《瘟疫》是在二戰後不久的1947年出版,背景是1940年代的阿爾及利亞(卡繆出身法屬阿爾及利亞),因為發生了黑死病的瘟疫,因此開始隔離病患,發生病床不足,而且病患死亡時,家屬無法在場作最後的告別等,跟當下新冠肺炎的狀況相當一致;小説中更描寫了因為物資缺乏而且職場遭封鎖而遊手好閒的人很多,社會上相繼出現的同樣論調,跟現在日本社會甚至出現管別人沒戴口罩或繼續營業的「自肅警察」的狀態太相像了,令人驚訝!

 


      《瘟疫》的描述中也有當初因為政府不承認黑死病的存在而延誤對應,淡化疫情的嚴重性,到越來越多人感染,才不得不正視,這也跟日本因為東奧等因素而對應新冠延誤狀況的一樣;此外1940年代歐美,其實也跟這次初期面對新冠病毒的態度一樣,不認為自己會感染這種亞洲肺炎;1940年代是正好是相信科學萬能的時代,認為時代只會前進,不會倒退,當然也不可能再出現歐洲中古時代讓全城3分之1人口死亡的而必須隔離的黑死病,黑死病被認為是不可能存在的,其實也跟近年AI出現後的世界一樣,人只擔心輸給AI,而且醫療發達到讓人的壽命延長到百歲以上都不算什麼,如果不是發生了,誰也不相信人類還會敗給病疫!

 

《默默》一書中少女把大家被偷走的珍貴的時間還給大家,或許疫苗也可以把病毒奪走的時間還給人類(劉黎兒攝影)

  雖然卡繆在《瘟疫》想寫的並非黑死病,而是一個實存的圍城,或許是納粹德國佔領下的法國吧!暴力性的外來異族佔領,讓人覺得宛如遭瘟疫封城,人要抗爭還是束手接受命運?小説中描寫了跟瘟疫奮鬥的醫生,以及當地市民百態,有想從圍城逃出的人,也有歡迎社會混亂的犯罪者等,透過這些小人物來看人性光明及黑暗面及最終如何克服瘟疫!很多日本讀了都覺得跟當下的狀態一樣,不覺得是70幾年前的小説!

 

      另外一本最近不斷被提起的是德國當代最重要的兒童文學作家麥克.安迪的《默默》(Momo), 1973年出版;《默默》童話裏有一群自稱「時間銀行」業務員登場,騙説大家如果把不必要的浪費掉的時間行為省略而儲存起來,就能換成壽命加倍奉還,大家初時心動,像理髮店主人不再跟客人聊天,快快理完就送客,但發現這一點都不快活,才自覺原來這些被認為沒意義的聊天、做夢等的時間才會豐裕我們的工作及人生,否則只有喪失感,去掉做這些事的時間,人生極端無趣;像現在因為自肅,要求人與人維持距離,擔心有飛沫傳染,不能多説話等,原本人類應有的快活的對話或擁抱的時間都被新冠病毒奪走了;在《默默》中,透過Momo的冒險,最後摧毀了時間騙子的陰謀,把「時間銀行」的時間還給每個人,現在世人也期待趕緊有人開發成功疫苗,把我們被偷掉的豐裕的時間還回來!

 

劉黎兒 簡歷 

旅居日本的資深媒體人與知名作家。台灣大學歷史系,後進入臺大歷史所,1982年赴日,曾擔任《中國時報》駐日特派員、東京支局長,現為專職作家,在多家報紙雜誌如《蘋果日報》、《自由時報》、《今週刊》等撰寫專欄;書寫對象包括日本政經社會議題、都會兩性關係、職場文化及生活文化的觀察與解析乃至文學評論等,相關書籍35冊;小説則有《棋神物語》等。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