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鮮鮮鮮(134)日本人原來這麼愛打麻將

2020/06/03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劉黎兒:最近東京高檢前檢察長黑川弘務跟記者打麻將事件爆發,因為他是安倍首相曾不惜修法也想保送當檢察總長的問題人物,他因此應遭懲戒免職或可主動辭職引起爭議,多少沒落的麻將,在日本再度大受矚目,甚至還有市民團體為了諷刺黑川打賭錢麻將也不違法,故意在5月30日下午打算在検察廳前舉辦「第1屆點10(Tenpin)麻雀大會‘黒川杯’」後來改在日比谷公園舉行,事實上沒賭錢,日本許多電視報導此項消息,蔚為話題!

 

東京高檢前檢察長黑川弘務(5月21日)

      這次黑川打的賭錢麻將據説是賭很小的「點10(Tenpin)」安倍政權多少想包庇他,沒算他違法;點10就是1000分100日元,大致是打東南半圈輸贏約5000日元,雖不算多,但也不算少,讓各界很驚訝,也多少獲得解脫,因為日本法律規定不准賭錢,但現在似乎只要賭不大就沒問題了!

 

      因為有黑川打麻將事件,日本社會又開始討論麻將;現在很多人,尤其女性,都是在電腦上打麻將,為了打麻將而出門到麻將店的「雀莊」打或是跟朋友約在特定場所打的人,已經不那麼多;黑川今年63歲,看來還是喜歡打實體麻將的世代,才會長年都跟人打麻將,連日本政府要求國民沒緊要事少出門的緊急事態宣言期間也忍不住要跟記者們打麻將。

 

      根據日本休閒白皮書,日本麻將巔峰期是1982年,麻將人口多達2140萬人,每6個人就有1個人,2009年時還有1350萬麻將人口,而且所謂的麻將人口是是指到「雀莊」付錢打麻將的人數,而且1986年時,打麻將的人每年平均花35700日元在雀莊打麻將;但到了2016、2017年時麻將人口少到只剩500萬人,每年也平均只花5千日元;但中國在2017年時計劃向IOC (國際奧會)申請,讓橋牌、西洋棋、圍棋、象棋、跳棋、麻將成為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項目,也因此麻將的形象大好,2018年日本的麻將人口還增加了80萬,成為580萬人,有點小回升!

 


      但專供人打麻將的「雀莊」逐漸減少,日本最多時曾有36173家(1978年)但2018年時也還有9176家,以人口比而言,最多的是沖繩縣、宮崎縣、福岡縣、東京都、高知縣。我住在東京,車站附近也還有些雀莊,除了少數連鎖店化的雀莊外,大多很老舊。

 

面向初學者的麻將教室(神奈川縣川崎市,資料圖片)

      卅幾年前,我初到日本時,還是麻將巔峰期,電視上可以看到已故的名主持人大橋巨泉主持的「11PM」節目裏有播出打麻將部分,相當吃驚,當時麻將算是很普遍的大眾娛樂!

 

      日本麻將的日文是「麻雀」也因此麻將店稱為「雀莊」,但1980年代因為電腦用的遊戲「上海」登場,就改稱為マージャン(「mahjong」「mahjongg」「mah-jang」)居多;日本麻將是打13張,跟我出身的台灣打16張不同,打法也有差異!

 

      原來現在日本麻將是美軍傳來的;在二次大戰之前的日本的麻將則是從中國傳來的。麻將是中國發明的遊戲,起源説很多,不過是在1919年時開始從港都寧波對歐美出口麻將牌,1920年代世界各地大流行打麻將,日本文人多少記述了麻將的有趣,夏目漱石在1909年就已經在朝日新聞專欄宣傳了麻將;大正時代中期開始流傳到日本各地,社會有所認知是在1923年的關東大地震後,當時許多文人愛打麻將,最著名的是文藝春秋的創辦人的小説家菊池寬迷上麻將,常在神樂坂的Café Printemps打麻將,還在雜誌等介紹麻將,文藝春秋社也賣麻將牌,他自己出任第一代日本麻雀連盟總裁,對麻將的普及很有貢獻,但據説他如果打輸就很不爽,完全不肯跟人説話!

 


      麻將真正開始普及是在昭和初期,開始有雀莊以及麻將比賽等誕生,最盛時有1500家雀莊。不過因為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國內就不能玩敵國發明的遊戲,雀莊相繼關門,麻將在日本一口氣大為衰退!

 

日本現在也還有9千多家的雀莊(東京都中野車站附近的雀莊,劉黎兒攝影)

      其後是進駐的美軍在日本引進了所謂美式新麻將,也成了現在的日本麻將;昭和22年(1947年)日本麻雀連盟重新成立,用的就是美式規則;而從昭和44年(1969年)起,著名的作家阿佐田哲也開始在「週刊大衆」連載「麻雀放浪記」,麻將真的成為日本大眾娛樂,昭和47(1972年)甚至還有麻將專門雜誌「近代麻雀」問世,1997年才變成麻將漫畫雜誌,其後雖不斷改編,最終還是以漫畫月刊而倖存著!

 

      過去許多大學城附近都是雀莊,尤其早稻田大學附近非常多,像早大南門通還有一家1950年創業的雀莊「早苗」,據説吉永小百合在學生時代曾進店來參觀過;雀莊在大學城非常流行的原因是50年代、60年代的學生不像現在有手機等聯繫手段,需要一些滯留的場所,那就是喫茶店或雀莊,要找同學,就到這些地方去,總是可以找到熟人。不過現在的日本大學生比較乖,不再愛打麻將,也因此許多大學城的雀莊老舖相繼消失!

 

      因為日本麻將比較簡單易解,而且很早就開始發展網路麻將或遊戲軟體、APP等,也有些女性職業雀士(麻將高手)受矚目,日本麻將在國際間有點勢力,但近年中國急起直追,也討論要將麻將申請為中國的世界無形文化遺産來證明中國才是麻將的本家。

 

      我的家人或朋友都曾經很愛打麻將,孩子高中時也曾找同學到家打麻將,還參加麻將比賽等,我對麻將沒偏見,不過麻將因為常跟賭博、抽煙、喝酒、通宵等連在一起,有點不健康,形象也不好,也因此日本1988年還成立了純粹享受麻將的「日本健康麻將協會」;東京都主辦的「銀髮交流活動大會───東京緣(EN)JOY」的5大項目之一就是健康麻將,其他4項是日本將棋、圍棋、卡拉OK、舞蹈,打麻將是日本銀髮喜愛的活動,也有防治認知症(失智)效果。

 

      打麻將是在密閉空間裏近距離地的遊戲,因此算是很難克服新冠防疫需迴避「密集、密閉、密切接觸」的「三密」,因此黑川打麻將的問題除了賭錢外,也有沒能保持2公尺社交距離的問題,這也是今後許多雀莊要繼續生存的難題,雖然有的雀莊強調有好好消毒,設法拉開距離、維持良好通氣等,但還是有點風險,只是麻將癮君子大概難忍對麻將的依賴,會想去摸兩把牌吧

 

劉黎兒 簡歷 

旅居日本的資深媒體人與知名作家。台灣大學歷史系,後進入臺大歷史所,1982年赴日,曾擔任《中國時報》駐日特派員、東京支局長,現為專職作家,在多家報紙雜誌如《蘋果日報》、《自由時報》、《今週刊》等撰寫專欄;書寫對象包括日本政經社會議題、都會兩性關係、職場文化及生活文化的觀察與解析乃至文學評論等,相關書籍35冊;小説則有《棋神物語》等。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