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人的形狀(197)黑磯SHOZO Street:那須塩原的小鎮之旅

2020/11/04


      日經中文特約撰稿人  張維中:雖然最近在一份由日本人票選的全國都道府縣2020年魅力排行榜中,?木縣「不幸」敬陪末座,但我想對於熟悉日本各個角落的台灣人而言,肯定是要跟?木縣民站在同一陣線大抱不平的。畢竟喜歡奈良美智的粉絲們,都願意舟車勞頓跑一趟「N’s YARD」了,怎能否認?木縣的存在感呢??木縣的美好,只要對日本有愛,就知道值得深入探索。

 

「SHOZO Street」(?木縣那須塩原市,張維中攝影)

      因為一趟探訪「N’s YARD」奈良美智美術館之行,我同時認識另一處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那是個名為「黑磯」(KUROISO)的小鎮。黑磯位在新幹線上那須塩原站的下一站,只有地方線電車通行,大概人口五、六萬人,是座地廣人稀的鄉間小鎮。以前曾經有「黑磯市」的存在,後來在2005年廢除,被合併至「那須塩原市」內。現在很多人知道黑磯,多是因為「N’s YARD」的緣故,但其實我在美術館落成的好多年前,就已經知道這個地方。曾經偶然買過一本雜誌,其中單薄的幾頁介紹了這地方,雖然篇幅少,但極度吸引我的目光。原因是黑磯有一條街道聚集著許多看起來風情獨具的咖啡店、麵包坊、食堂與選貨店,簡直就是為我量身打造的場景。終於在多年以後,搭配「N’s YARD」之旅而成行。

 


      這條街道名為「SHOZO Street」(SHOZOストリート),從黑磯站徒步約十分鐘左右即可抵達,其實是屬於「板室街道」的一部份。在尚未抵達「SHOZO Street」的沿路上,周圍的風景就是非常標準的日本鄉間小城的氣氛,實在難以想像十分鐘後,會迸出一條聚集著這麼多潮流店家的景點。從餐飲、服飾首飾、生活用品、設計雜貨到旅店,涵括各種類型的店家主要約有十八間,自路口第一家的「PUZZLE」開始到最後一間「BAR Calavera」為止,在「SHOZO Street」上一字排開,形成聯盟型態的地域性商店街。這裡的店家最大特色之一,就是多半採用原本已荒廢的空屋、倉庫或鐵皮屋等重新改造裝潢,變身成為一幢幢獨棟的店家。一般來説,日本鄉間因為人口外流至都會,再加上少子化,開店者多半都高齡化,但在黑磯「SHOZO Street」的這些風尚小店,投入工作的都是青年。在時間緩慢的小鎮,斑駁老舊的情調,卻因為這些店家而散發出年輕活力的氣息,在日本小鎮之中,實屬特別。

 

「1988 CAFE SHOZO」(張維中攝影)

      「SHOZO Street」最出名的一間店,是這間名為「1988 CAFE SHOZO」的咖啡館。是的,你注意到了,SHOZO這個字,正是從這間咖啡館而來的。1988年CAFE SHOZO改造這棟二層樓的老樓房,開設這間結合咖啡館、甜點屋、雜貨及畫廊的據點。因為自家烘焙咖啡豆相當出名,從此被譽為日本咖啡迷必拜訪的聖地。黑磯也同時因為「1988 CAFE SHOZO」的聞名,漸漸吸引更多店家的進駐,於是才有了現在這條飄散著濃郁文青氣息的「SHOZO Street」。

 

      我喜歡這間咖啡店二樓座席區的色調。室內刻意調暗的光線,讓窗外自然的日光成為空間的一部分。每個座位上的檯燈,在木質的桌上打出一圈柔和的光暈,彷彿慵懶得讓人更加放鬆身心,品味一份甜點,啜飲一杯咖啡。

 

      「1988 CAFE SHOZO」在東京青山其實亦有分店,名為「SHOZO COFFEE STORE」。如果真的無法抽空前往那須黑磯,但又想嘗嘗咖啡豆和現烤糕點的美味,那麼到訪青山店舖倒也是一種聊慰。

 

張維中 簡歷

台北人,現居東京。在臺取得文學碩士後,08年來日。早稻田大學別科、東京設計專門學校畢業。現于東京任職傳媒業。大學時以小説踏入文壇。近作為散文《東京直送》、小説《代替説再見》、遊記《日本小鎮時光》等書。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