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人的形狀(199)京都隱密的煙囪咖啡舍

2020/12/02


      日經中文特約撰稿人  張維中:曾經何時去京都,尋訪的不再是神社寺宇,而是一間又一間的咖啡店。跟東京不同,京都有更多咖啡店是處在獨一無二的名勝景點,或是隱藏在當地特殊的建築中。有些是古民宅改建的京町家;有些則是鰻魚型的長屋,它們共通的特色就是門市低調。不像東京咖啡店的外觀,用顯眼的招牌、顏色或大片落地窗告訴你:「嘿!我是咖啡館,快進來!」,京都這些我稱為「隱密系」的咖啡店外觀,多半用的是沉穩深色,招牌也不明顯,甚至開店時老闆才會將店名立牌擺出來,顯然就是跟你説:「你沒發現我是咖啡店就算了,發現算有緣。」一種相遇了,就是緣分的契合。

 

 

「煙囪咖啡舍」的門市也非常狹窄(張維中攝影)

     深秋的一趟京都行,跟著京都出身的日本友人去了間隱密系咖啡館。這間在二〇一六年開幕,位於上京區,靠近北野天滿宮和上七軒區域,一間名為「煙囪咖啡舍」(エントツコーヒー舍)的小店真是隱密到不行,不僅藏在住宅區的小巷內,門市也非常狹窄,且夾在一排住家之中,若不提醒的話,實難留意。所幸友人介紹帶路,我順利抵達。因為店內只能一次容納九人座位,所以週末時候,在中午十二點營業前,經常門外已大排長龍。有趣的是,竟有不少當地人都不知道這是間咖啡店,是因為老是納悶為何常有有人在門外排隊才真相大白。可見「煙囪咖啡舍」是多麼的隱密低調。

 

      等到十二點開始營業了,「煙囪咖啡舍」的老闆才終於現身,將一塊印有貓咪喝咖啡的三角立牌放到門外,這時才稍微讓此地有了咖啡館的形象。踏入小門,首先見到門上玻璃印著「幻之偵探社」(まぼろし探偵社)更加深對這間店的神秘感。緊接著往前走,此時終於明白何以門上寫著偵探兩字了。因為眼前是一條細長的甬道,好奇會通向怎樣的世界呢?能夠找到這間店是第一章,現在進入第二章,簡直就是置身於一部推理小説了。穿越長屋,最後躍出一個豁然開朗的世界,終於來到咖啡館空間。


 

      細長的甬道縱然有趣,卻也夠殘酷。我ㄧ邊走一邊不免想,這樣的狹窄寬度,體型碩大的人是真的塞不進來的啊!難道胖的人就不能來喝咖啡嗎?入座以後,發現房間後面另有一扇小門,我猜大概真的有困難從前面進來的人,老闆可能會開後門吧。

 

細長的甬道(張維中攝影)

      拿到功能表開始點餐,讓老闆為你解説咖啡豆的種類和味道及甜點的特色。靜候手沖咖啡的時間,等到餐點終於上桌,算是揭開推理小説的第三章。別看這間店狹小,閣樓上可是有烘焙機的,所以店內的咖啡豆都是自家烘焙,喝起來口感新鮮又香醇。我喜歡這間店的咖啡口味,厚實沉穩,搭配手作甜點更加完美。推薦紐約起司蛋糕和巧克力蛋糕,兩者風味迥然不同,含在嘴中喝一口咖啡,創造出來的延伸味覺更美妙。

 

      拜訪「煙囪咖啡舍」的這天,店內招待我們的是店長和他的妹妹。兄妹兩人非常客氣且散發著溫暖。離開店家時,再度穿越細長的甬道,我聽見身後傳來他們倆開心的談笑聲,漸走漸遠。那一刻我相信,他們確實做著自己喜歡的事。縱使經營小店必然有現實上的考驗,但那些辛苦都能被熱情給化解。他們讓這部推理小説沒有最終章,故事仍在繼續。

 

張維中 簡歷

台北人,現居東京。在臺取得文學碩士後,08年來日。早稻田大學別科、東京設計專門學校畢業。現于東京任職傳媒業。大學時以小説踏入文壇。近作為散文《東京直送》、小説《代替説再見》、遊記《日本小鎮時光》等書。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