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陽:參加亞投行是給一帶一路投票
2015/04/17
記者:請您談談歐洲國家紛紛加入亞投行。
李向陽:英國選擇加入亞投行以後,亞投行的構成等於發生了一個大的改變。因為在此之前,亞投行的成員基本上屬於發展中國家為主,有人説是未來的亞投行的資金的需求者,不是提供者。隨著歐洲國家越來越多的加入,可以説它的構成更加合理,就是既有已開發國家也有發展中國家。這樣一個結構看起來可能更像一個正式的、比較成熟的國際金融機構。我想從表面看,至少這是一個重大的進步。
![]() |
中國社科院亞太與環球戰略研究院院長李向陽 |
因為很多人説:似乎中國就是想一家來壟斷或者主導。實際上作為一個國際金融機構,建立的這個環節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後面的這個運作環節。如果你要建立一個國際金融機構,最終幹個幾年最後幹破産了或者幹不下去了,這個事情那就很糟糕。所以,後續的它能夠正常運作,尤其是投資能夠帶來穩定的收益,這是一個更長遠的任務、也是一個更大的挑戰。所以我想,隨著歐洲國家的加入,這有利於目標的實現。
第三點,歐洲已開發國家參與亞投行本身,也是對中國所倡導的一帶一路間接地投下一個信任票。因為亞投行本身跟中國所倡導的一帶一路有密切的關係。雖然亞投行是一個獨立的金融機構,但是它服務的重點主要是基礎設施投資。而一帶一路的起點、起步階段重點也是以基礎設施為核心的互聯互通,可以説是未來一帶一路建設的一個基礎,沒有這一點,一帶一路的後續的這些事情實際上都做不了的。西方國家在這麼短的時間內選擇加入亞投行,間接地實際上是對中國所倡導的一帶一路的一個認可。
記者:中國主導的亞投行是不是挑戰或者替代美國主導的布雷頓森林體系?
李向陽:中國倡導亞投行是適應了亞洲發展的需要,因為後續的進程也已經證明了這一點,不僅亞洲國家,區域外國家、歐洲國家對此給予了高度地認可和支援,表明這個亞投行在經濟層面它的未來的發展前景適應了本地區的需求。換句話説,現有的這種像世行跟亞開行的存在並不能完全滿足這個地區的發展的需要。這是第一個層面。
第二就是跟中國所倡導的一帶一路是有聯繫的。一帶一路需要首先在第一階段大力推進以基礎設施為基礎的互聯互通。中國官方也提到,為推進一帶一路,亞投行也好,絲路基金也好,實際上都能直接或間接地服務於未來的一帶一路的建設。
第三個層面就是説中國是不是在挑戰現行的秩序?我想有了一個競爭者,可能有助於原來的體制更加公正。比如IMF的投票權跟份額的改革,在五年前就已經達成了一個共識,並且政府間的協議都簽了,但是因為美國國會不批准,現在已經拖了這麼長時間。反過來,如果有競爭者的話,那麼會有助於原有的金融體系改革,對它是一個促進,而不是反過來的人們談的是一個替代。
亞投行從它的規模和它的未來的導向來看,它也不是要替代世行和亞開行,它只是一個補充。在這個補充的同時,從治理層面對世行、亞開行的改革和完善是一個促進。因為有競爭,才能相互促進。
反過來,亞開行和世行的存在對於未來亞投行的組織結構也構成了一種壓力,歐洲國家的參與會對未來的亞投行的規範性、組織結構以及它的運作機制的規範性能夠産生更積極的影響。
因為壟斷必然帶來的是各方都受損的,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競爭是能夠使各方都收益的。我想在國際金融機構這個層面同樣是成立的。
記者:現在日美暫時不考慮加入亞投行,您怎麼看?
李向陽:日、美拒絕加入亞投行的動機有相似的一面,也有各自的差異。對美國來説很顯然,主要擔心的就是全球金融秩序、全球金融規則的一個制定權問題。在今年年初的時候、元旦過後,歐巴馬在國情咨文裏面曾經專門強調,要求美國國會授予他**談判權的時候,專門有一段説:中國正在全球經濟最有活力的地方、地區來制定自己的國際經濟規則和秩序,並且確立這個地區的秩序,這是美國所不能接受的。
他所指的實際上就是中國在東亞地區推動的、包括亞投行在內的、包括一帶一路在內的這一套區域合作機制。歐巴馬這個表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這是美國對待中國和平崛起這個進程的一個真正的擔憂。因為在此之前,美國官方從來沒有表述過把中國推動的亞洲區域合作作為挑戰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的認識。
因為,歐巴馬隨之就提出來要推動TPP,而TPP在邏輯上很顯然就是要應對和防止中國在亞洲地區來主導和制定亞洲地區的秩序及規則。那麼我想,這是能夠理解美國對待亞投行立場的一個基本的背景。
對日本來説,也有這方面的考慮。我記得在上屆野田政府的時候,當時的外長好像就談過,美日的合作最終的目標是隨著中國的和平崛起,防止中國在亞洲地區影響亞洲地區的秩序。日本實際上也擔心這個。如果説美國擔心的是中國在全球層面對美國主導的國際經濟秩序、國際規則的一個挑戰的話,那麼日本更擔心可能就是亞洲地區的……,呵呵。
尤其是在金融領域,亞開行本身是日本倡導的,日本是一個大股東,這是在經濟層面上。
在政治層面還有意識形態上,就是美日同盟等非經濟層面,日本可能考慮得更多一些。
因為,中日關係在過去幾年隨著釣魚島的爭端,中日政治關係非常差。實際上正是由於這種政治關係的非常冷的局面,使得中日之間的經濟層面的合作受到了巨大的、很多的影響。中日這種政治關係的冷淡實際上已經在過去幾年嚴重影響了中日在經濟層面的合作。原來寄希望於出現的政冷經熱的局面實際上也演化為政冷經也冷的情況。而中日在政治層面並沒有出現實質性的好轉的情況下,對日本來説加入亞投行是一個很難接受的事情。我想,對日本來説,可能這是有雙重的。
因為,中美之間可能更多的美國考慮的,或者説美國對亞投行的立場更多的擔心的是它(亞投行)對現行的國際經濟秩序、國際金融秩序的一個影響,或者在美國人看來是「擾亂」。而日本呢,既有這方面的考慮,也有非經濟層面的考慮。
記者:您認為日本應該加入亞投行嗎?
李向陽:這要看站在誰的角度了。站在中國的角度,我認為,日美加入亞投行,當然對中國所倡導的亞投行是一個利多,是一個好消息。但是,如果站在美國或者站在日本的立場上來説,我是能夠理解。對霸主來説,美國是全球經濟的霸主,日本曾經是亞洲經濟的霸主,對霸主來説,面對後來的、組建的這種區域性的乃至全球性的國際機構和國際秩序懷有這樣的一個擔心應該是可以理解的。
記者:我個人認為日本應該加入亞投行。
李向陽:從純經濟意義上來考慮,我非常同意您的這個判斷,就是從中日在經濟領域的合作。但是政治家的決策歷來不是從純經濟的角度,他要考慮經濟之外的政治、安全等,是一個綜合因素的考量。
所以,為什麼我説在一定程度上我能夠理解。因為他如果把非經濟因素納入進來的話,那麼,這種選擇對他來説是很自然的。因為,從很多人單純地認為美國跟日本不加入是從純經濟的角度來做的(一個考慮)。因為,就像剛才我們説的歐洲國家加入的情背景一樣,亞洲是全球最有活力的一個地區,如果大國在這個地區能夠在經濟層面能夠合作而不是對抗,對雙方、各方都是有利的。但是,國家層面,尤其是對原來的大國、對原來的霸主來説,它考慮的不完全是經濟層面的因素。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