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中國引發金融危機難以想像
2015/08/28
上海交通大學高級金融學院執行院長張春 |
日元和歐元處於貶值態勢,人民幣與其他貨幣相比匯率過高。中國人到日本旅遊爆買就是其中一例。在市場上,人民幣的貶值壓力正在加強,中國政府需要採取必要措施。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是否將人民幣納入作為儲備貨幣的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事關中國的面子問題。SDR並非貿易貨幣,只具有象徵意義。
以此次人民幣和股票市場的混亂為轉捩點,中國政府對改革將更加慎重,中國的金融改革有可能會放慢腳步。但改革是必經之路。
人民幣最快將在30年後、最晚將在50年後成為世界的基礎貨幣。中國經濟即使減速,也能保持年均3~5%的增長率。中國的經濟規模遲早會超越美國。規模越是巨大,貿易夥伴國就必須採用人民幣作為結算貨幣。人民幣成為基礎貨幣是必然趨勢。
中國政府擁有多種手段應對金融危機。外匯儲備豐富,同時還可以出售國有企業的股票。很難想像會出現中國引發的金融危機。
(編者注:本文由日語翻譯而成)
張春
國際金融專家。曾在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擔任金融學教授17年。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