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英菲尼迪自由地呼吸

2012/04/21


       日産於4月1日將負責高檔車品牌「英菲尼迪」商品策劃、行銷以及銷售等業務的總部機構移到香港。成為第一個將高檔車戰略決策功能放在日本以外亞洲地區的日本汽車廠商。日前,日經新聞就此採訪了日産副社長安迪·帕爾默(Andy Palmer)。作為卡洛斯·戈恩的得力幹將,帕爾默主管英菲尼迪等9個部門,在日産董事中主管的部門最多。

圖為主管主管英菲尼迪的日産副社長安迪·帕爾默
記者:為什麼將總部功能移到香港?

帕爾默:我想換個角度回答這個問題。將高檔車置於總部旗下運營成功的汽車廠商有嗎?從美國福特汽車的「林肯」,到美國通用汽車(GM)的「凱迪拉克」,再到豐田汽車的「雷克薩斯」,這些品牌都只能説是「比較成功」。

     德國福斯讓「奧迪」、「賓利」以及「藍寶堅尼」分開進行運營。這些最為成功的品牌都擁有自主性。日産將英菲尼迪的總部功能轉移到香港,主要是想加大其自主性和空間。我們不想讓英菲尼迪在日産這個品牌下無法自由呼吸。

    日産將英菲尼迪定位為完全不同的另一個品牌。目前,真正的高檔車廠商只有BMW、賓士以及奧迪這3家。英菲尼迪希望成為第4家高檔車廠商。

  英菲尼迪總部非香港莫屬

記者:移至香港後品牌能正常運營嗎?

帕爾默:
最近數年來,我們一直努力在運營中賦予英菲尼迪部門更大的獨立性,但並沒有做到。雖然在語言上説英菲尼迪是另外一個詞,但在地理上和物理上的距離都太近了。移至香港就能産生距離,就能自由呼吸。呼吸變得順暢,樹苗就能茁壯成長。

記者:據説在考慮遷往地時,瑞士等地也曾是候選。

帕爾默:遷往地候選名單上曾有過很多國家。例如在美國運營就會比較輕鬆。因為英菲尼迪原本就是以美國為中心發展的,但今後英菲尼迪必須走向全球市場。將總部放在美國就會和林肯及凱迪拉克同流。此路不通。

     高檔車的增長市場是東南亞,但卻沒有當地的高檔車廠商,幾乎都是德國車的天下。在這種環境下,如果只有日産將總部功能放在增長市場,比其他公司更了解客戶需求,那結果會怎樣呢?從日本到香港也很近乘飛機只需3小時,香港是無可挑剔的遷往地。

     假設我們將英菲尼迪的根據地放在歐洲。從結果來看,可能就會不自覺地模倣德國企業。英菲尼迪必須與奧迪、賓士以及BMW等德國品牌保持差異。

  曲線的魅力

記者:如何與德國企業保持差異呢?

帕爾默:BMW提出的口號是「終極駕駛機器(driving machine)」。換而言之,BMW要表示的是「機器人」和「直線」,或者可以説是完美無缺。而英菲尼迪則具有動物性質,或者説更接近於人。優美,令人心旌搖蕩。也許可以説是「性感」。英菲尼迪的魅力不是直線,而是「曲線」。


     唯有我們才能以非常性感的方式詮釋高檔車品牌。我們希望爭取到年輕的高端用戶。我們在這個領域最有可能從德國企業手中把客戶爭奪過來。為脫胎換骨變身全球高檔車廠商,我們需要嶄新的突破口,需要來自亞洲的靈感。
圖為2月開始在美國生産的英菲尼迪小型SUV


記者:目前,英菲尼迪幾乎都在日本栃木工廠生産。將來是否會在消費地進行開發生産?

帕爾默:
不會的。雖然銷售和戰略制定等總部功能移到了香港,但絕大部分的開發工作仍將繼續放在日本。設計、開發以及生産等英菲尼迪DNA仍將來自日本。

記者:在中期經營計劃中,英菲尼迪的銷量將增至大約3倍的50萬輛。生産將如何進行?

帕爾默:生産的母體工廠仍將在栃木。但並非所有高檔車都在日本生産。今後將推進海外生産。一部分在美國,一部分在其他國家。但是,品質團隊在日本。不管在哪生産,都要保證品質。這就是母體工廠的責任。

記者:今後是否會在日本銷售英菲尼迪?

帕爾默:豐田的雷克薩斯在日本成功了嗎?坦率地説,我們並沒有決定在日本銷售英菲尼迪。課題是日本市場特有的看重品質的一面。不管是三星級酒店還是普通餐廳,所有的品質都卓越無比是日本的優勢。也就是説,品質難以成為差異化因素。此外日本消費者有一種心理,那就是通過記號或者説標誌來判別産品。就像雖然旁邊就有品質上乘的包袋,但名牌卻很暢銷一樣。這些都是難題。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