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中國經濟下滑持續到明年
2012/06/07
![]() |
中國宏觀經濟學會秘書長王建 |
記者:中國經濟的下滑很顯著。
王建:實際上中國經濟下滑的趨勢並不是現在才顯露出來的。2003年以後中國經濟增長的勢頭很猛,到2007年的二季度增長率達到14.9%,形成一個高點,之後就已經開始下跌了。也就是説即使沒有世界經濟危機的爆發,中國經濟從2007年下半年就開始已經進入到了一個走低的過程,一直持續到現在。原因是貧富差距的拉大和城市化的滯後導致個人消費沒能增長。
中國在2000年以來的一輪增長中,收入分配差距不斷拉大,九十年代下半期,中國的基尼係數不到0.4,但現在有研究説是0.47、也有説是0.49,但肯定早就超過0.45了,比已開發國家高得多。去年有統計數據説中國已經有超過一半是城市人。但實際上把農民工去掉,在13億多人口當中,實際的城市人口大概只有4.5億人口,也就是總人口的三分之一。城鄉人口的收入差距表現在收入的差距上,城市人口的收入大概是農村人口收入的三倍以上。在GDP中消費所佔的比率,在90年代末的時候還能到百分之60幾,現在只有40幾了。
用鉅額投資提高生産能力,通過出口使經濟得以發展。但現在外需萎縮的結果,使中國陷入了全面生産過剩。
記者:中國好像正在通過加快基礎建設投資來支撐經濟。
王建:發改委在加快項目審批,但這還是原來的做法,不屬於結構調整。因為現在所謂結構調整是要集中在怎麼擴張需求這方面,而且重點是怎麼擴張消費需求這方面。可是,現在擴張投資需求,把那些已經嚴重産能過剩的項目拿出來開工,這不是結構調整,只能説是加劇結構惡化的一個因素。
09年、10年中國上了一大批項目,到現在又産能釋放了,更加過剩了。現在再這麼做,就是這一、兩年好一點,過兩年這個問題有可能變得更嚴重。
節能家電促銷政策的效果也是有限的。現在家電銷售得很差,不是説刺激就就能刺激的。09年、10年搞過家電下鄉,實際上三年累計起來大概是1400億元吧。當時想的是09年一年就是1000億的目標,結果當年只有400多億。
雖然央行在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促融資增加。但企業現在對貸款的需求不是很旺盛。有統計説今年5月的頭十天,四大銀行的大貸款增長額是零。
記者:今年的經濟目標能實現嗎?
王建:7.5我估計是沒問題。但是今年我覺得過8不太可能。4月份的數據顯示,發電量的增速僅為0.7%,工業生産的增速是9.3。按這兩個數據説,二季度的GDP應該在7這個水準。原因之一就是海外。
歐債危機還沒有結束,就像摩根大通巨虧所展示的那樣,美國的金融危機實際上也沒觸底。外需還在不斷的收縮。
還有一個因素是中國領導層換屆的因素。習慣上三中全會解決經濟問題,一般三中全會都是9月份召開,實施就要等到明年了,但效果明年看不到。所以我認為2013年是底。就是説11年、12年、13年,中國經濟要三年連續下滑,到2013年以後才能走出來。
記者:為了結構調整、擴大內需,該做些什麼?
王建:城鄉存在工業化超前、城市化滯後的問題是中國現在形成分配差距的最大的問題,改革的關鍵就是推動城市化。
中國到2030年人口的高峰大概是14.5億人口。這14.5億人口如果能達到今天日本85%的城市人口,那麼中國未來還有8億人要進城。有8億農民要轉換他們的身份變市民。這裡邊要做什麼事情很多,他們要進城、要生活、要工作,孩子要受教育,看病要有醫院,消費要有商場,要有這些服務和城市基礎設施。這是一個很大的規劃。
只有大的結構調整才能帶來釋放出巨大的投資和消費需求。
(記者:大越匡洋)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