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險投資家羅傑斯眼中的中國
2012/06/21
![]() |
羅傑斯將自己的家建在了從城市中心驅車15分鐘、各國大使官邸林立的高檔住宅區。自從踏入投資世界以來,羅傑斯一直將大本營設在紐約,而2007年則移居此地。
「19世紀看英國,20世紀看美國,而21世紀則是中國的時代。這是顯而易見的。」
羅傑斯決定遷居的第一大理由是「為了2個小女兒的未來著想」,稱作為父親能夠留下的最大財富是讓女兒學會中文。當初羅傑斯曾經考慮遷居北京或上海,但那裏環境污染太嚴重。與此相反,新加坡卻綠蔭環抱,而且是非常罕見的同時使用英語和中文的多語言國家。羅傑斯認為新加坡「生活環境好,而且處在不斷增長的亞洲的中心位置」。
「中國有很多問題。但中國的經濟政策與歐美比起來算好的」。
由於受中國最大出口目的地、歐盟(EU)的經濟持續混迷以及股價不斷下跌等影響,很多觀點都在擔心中國經濟出現放緩。對此,羅傑斯説:「作為投資者,從未相信過政治家和官員」。
即便如此,羅傑斯對中國政府的政策仍然給予了較高的評價,認為中國政府在實現房地産泡沫軟著陸的政策和管理充裕的外匯儲備等方面提高了危機對應能力。稱「與一味試圖通過大量增發美鈔來解決問題的美國當局相比,中國政府更具有預見性」。
「目前最為關注的國家是緬甸。而印度局勢比較嚴峻。」
雖然對已開發國家經濟前景持悲觀態度,但羅傑斯並不推薦買入所有的新興市場經濟體。羅傑斯曾經頻繁從新加坡前往距離很近的緬甸進行實地考察。雖然對緬甸的投資手段仍然不多,但緬甸「具有優越的地理位置、勤勞的國民和豐富的資源。發展條件優越,具有投資潛力」。
另一方面,羅傑斯對於與中國一樣擁有龐大人口的印度的評價卻比較苛刻。羅傑斯認為印度面臨著經常項目赤字和財政赤字等問題,經濟基本面(經濟基礎條件)不容樂觀,並稱「官僚的腐敗程度是全球最嚴重的國家,政治的力量也弱。前宗主國英國只隨便劃定了邊界,印度欠缺作為國家的統一性,而且原封不動繼承了英國糟糕的地方」。
羅傑斯曾經駕駛摩托車進行環球旅行。他説:「要讓我選擇在一生中最想去的一個國家,那毫無疑問是印度」,但在印度「難以通過投資和商業獲得收益」。
「最重視的是商品投資。其中農業將是今後的增長領域。」
羅傑斯在從對沖基金管理人轉為個人投資者以來,很少提及自身資産規模的詳細情況,但羅傑斯表示「在我的投資組合中,股票的比重微乎其微」。
「我雖然投資了黃金和白銀等幾乎所有大宗商品,但最有希望上漲的則是糧食」。羅傑斯認為,在20世紀以來農業的重要性存在著過度低估,同時面臨著投資不足問題,稱「雖然紐約的投資銀行家曾得意洋洋地駕駛賓士車招搖過市,但今後能夠帶來收益的則是耕種機」。羅傑斯曾在雷曼危機爆發的1年前就預見到投資銀行將出現倒閉。
「希臘已經處於破産狀態,仍然存在將來被迫退出歐元區的可能性。即便如此,歐洲的財政狀況仍然好於美國。」
以希臘危機為轉捩點,到目前歐元貶值與美元升值的趨勢仍在持續,但羅傑斯對這種趨勢的中長期走勢持懷疑態度。歐元區陷入困境的國家歸根到底是歐元區邊緣國家,核心的德國仍然毫髮無損。「而在美國,聯邦政府自不必説,加利福尼亞和伊利諾伊等核心州均已處於破産狀態」。雖然各國退出歐元區等問題導致的暫時性混亂可能無法避免,但「從長遠來看,歐元對美元將重新走強」。
「日本是我非常喜歡的國家,不過前景非常嚴峻。因為日本面臨著規模巨大的債務和少子老齡化問題。」
雖然在包括新加坡在內的不少已開發國家出現少子老齡化趨勢,但羅傑斯認為「日本起決定性的不同之處在於,對吸引移民完全持消極態度」。
在去年的東日本大地震後,羅傑斯對日本股票進行了少許增持。不過羅傑斯仍然表示,「儘管日本人不承認厭惡外國人,但外國人認為‘日本人厭惡外國人’的觀念仍然根深蒂固」。
(佐藤大和 新加坡報道)
吉姆·羅傑斯:對沖基金先驅者
![]() |
相關報道 他,堅決賣空中國 吉姆·查諾斯:在現代經濟體系下,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經濟構造像中國那樣畸形。中國應感謝希臘,正因為歐債問題,才使中國的問題得以避免暴露。 |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