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蘭姆·阿里森談中美該如何避免戰爭
2018/02/24
東西冷戰後「唯一超級大國」美國主導的世界秩序出現動搖。川普執政的美國強化內向姿態,在此背景下,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在政治、經濟和安全保障領域的存在感出現增強。隔著太平洋對峙的兩個大國能夠共存共榮嗎?對此,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採訪了美國哈佛大學教授葛蘭姆·阿里森(Graham Allison)。
記者:您使用「修昔底德陷阱」的概念,警告中美面臨著爆發戰爭的危險。
葛蘭姆·阿里森:記錄雅典與斯巴達戰爭的古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認為新興國家威脅到霸權國家地位之際,將陷入危險的狀態。即使是平時容易處理的事,在這種狀態下,一方感覺有必要做些什麼,對方也認為不得不加以應對,最終一不小心發展成戰爭。
![]() |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葛蘭姆·阿里森 |
我們對過去500年的歷史進行研究發現,新興國家對霸權國家的地位構成威脅的事例有16件,其中有12件發展成戰爭。雖然不能因此斷定中美戰爭不可避免,不過根據歷史經驗來看,中美的情況極為危險。
在朝鮮的挑釁和東海、南海等問題上,第三國的行動和事故可能導致事態升級。現在需要做的不是忙著悲觀,而是拿出避開陷阱的想像力和適應力。
記者:中國似乎要求與國力相符的地位,認為美國應該做出讓步。
葛蘭姆·阿里森:美國人在本國是世界第一大國的環境下長大,認為這是理所應當的。一旦出現挑戰者,就會認為這是在挑戰應有的秩序。霸權國家總是這樣想。
美國讓中國跟隨基於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通過市場經濟和民主化取得成功的日本和德國。中國則認為我們與美國開戰也不會輸,在亞洲擁有4千年的統治地位的中國已經再次強大,美國應該讓步。圍繞世界秩序的應有方式,中美的想法存在衝突。
認為中國變得富強後,國民將要求自由,政府將更加民主的想法過於單純。中國將採用中國方式,而不是美國方式。在去年秋季的十九大上,習近平明確否認中國將成為歐美式的國家。對於自己的管理模式愈發自信。
記者:您認為怎麼做,中美才能避免衝突?
葛蘭姆·阿里森:首先必須認清現狀。崛起的新興國家成為霸權國家的競爭對手,産生了危險的狀況,這是現實。在這種狀況下需要的是超凡的想像力和適應力。應該學習歷史,了解過去政府曾犯下導致戰爭爆發的錯誤以及有助於避免戰爭的行動。
曾經的霸權國家英國在美國崛起之際曾區別對待重大國家利益和既得利益。此外還能從東西冷戰中學到經驗教訓。第2次世界大戰後,當時的蘇聯成為與美國競爭的新興勢力。美國確立了西方的同盟體制、馬歇爾計劃和國際金融體制等冷戰戰略,40年後不動一兵一卒就勝利了。
記者:美國曾以封鎖戰略對付蘇聯,但是否應敦促中國參與國際秩序構建?
葛蘭姆·阿里森:不能簡單複製冷戰等過去的案例,必須研究經驗教訓,使之切合現在的狀況。中國已在經濟方面與各國形成密切聯繫,無法像蘇聯那樣將其排除在國際經濟體制之外。另一方面,拉攏中國,使之成為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的普通成員這一想法也缺乏現實意義。
必須發揮想像力加以思考,以找出某種方法。不僅是美國,包括日本等友好國家在內都需要思考。例如日本在沒有美國的情況下推進跨太平洋經濟合作協定(TPP),這將成為針對中國的牽制手段,因此這是很好的想法。
現在的國際秩序在過去70年裏沒有給大國間帶來戰爭,但無法再像過去那樣維持下去。目前處在新興市場國家威脅霸權國家地位的狀況下,此外,川普總統正試圖減少美國的領導作用。正因為如此,需要對美國領導能力構成補充的日本這樣的國家。
記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刀禰館久雄
葛蘭姆·阿利森(Graham T.Allison):美國政治學者。曾在柯林頓政權擔任國防部助理部長。著作有《決策的本質》和《註定一戰:美國和中國能否逃脫修昔底德陷阱?》等。現年77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