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衝突最大風險:彼此小瞧對方

2018/02/26


    歐亞集團總裁 伊恩·佈雷默:美國總統川普在1月的國情咨文中表示出中國是對美國的利益、經濟和價值觀構成挑戰的威脅之一的認識。中國以前就反駁稱,川普應拋棄冷戰思維。世界第一、第二大經濟體的貿易和投資關係看起來正走向對立,但川普並不希望發生全面貿易戰爭。雖然中國也不希望,但即使不發展為全面貿易戰,也可能導致巨大的損害。

 

   川普自認為是熟練的「交易能手(deal maker)」。自2015年宣佈參加總統選舉以來一直宣稱,將成為不分共和黨和民主黨、與過去任何總統相比都更加嚴格、精於計算的、更好的國民守護者。

 

歐亞集團總裁 伊恩·佈雷默

  

   川普很清楚,自己的支持率、連任的可能性和後世的評價都取決於能否維護認為生活和生計被貿易摧毀的選民的利益。關於貿易,迅速崛起的中國的國家管制型經濟開始被視為終極敵,川普開始主張經濟安全就是國家安全,將糾正中美貿易及投資關係中的錯誤作為政權的優先課題。可以説這是對中國發出的警告。

 

 川普2月宣稱要對來自堅持不公平貿易慣例的國家的進口産品徵收「報復性關稅」。1月對太陽能電池板啟動了緊急進口限制。在美國國會和白宮之間,針對外國對美投資案件的批准程式的改革,討論仍在持續。川普估計會提出要求停止智慧財産權侵害。

 

   川普似乎打算通過行動,讓中國和中國企業感到痛楚,更加認真地回應美國企業的抱怨。有觀察認為川普將發佈針對來自中國的進口含品的新關稅等。如果未能迫使中國作出讓步,川普政權將讓中國企業在美國拓展業務和投資變得更加困難。這些措施的重點不在於懲罰中國,而是意在施加壓力,讓中國坐到談判桌前。

 

   預計中國將通過批評和反擊加以應對,為了防止不必要的挑釁,(反擊力度)或將有限。國家主席習近平強調,中國是貿易和跨境投資的全球領導者,很可能會警告美國正走在危險的保護主義道路上。中國向世界貿易組織(WTO)起訴美國是大概率事件。

 

   中國或許打算測試美方能承受的痛苦的極限。美國的很多産業不僅將被中國政府施加新限制,還將忙於應付監察和檢查等官僚主義的繁雜程式。可以想像的是,美國産業界將為促使川普(在針對中國的措施上)更加慎重而施加壓力。還可以預測中美都將主要針對彼此的高科技企業作為目標。

 

   川普2017年8月指示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調查中國的違規政策是否導致美國企業的智慧財産權遭到侵害。這個決定把實施基於《貿易法》301條款的單方面制裁納入視野。USTR調查中國方面是否存在違規補貼和排擠外國企業的行為。

 

   對於取消為支撐高科技技術和經濟增長而向企業支付的補貼這樣的變化,中國當然會抵抗。但抵抗的手段,或許不會嘗試人民幣貶值,以及發出為加強談判立場而大幅減少美國國債投資的命令。因為這些行動也有可能導致自我毀滅。

  


 

    也許習近平會直接呼籲川普,承諾在不強迫智慧財産權和技術轉讓的情況下,擴大美國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的機會。川普認為強有力的經濟指標會帶來高支持率,希望在不冒經濟風險的情況下得到中國的充分讓步。

  

    問題是美國和中國都認為對手處於弱勢。川普政權的高官認為,中國需要持續進入美國市場,以避免可能導致政治危機的經濟大幅減速。中國的政府高官認為,與需要聽取經營者的意見、即將迎來選舉的川普相比,中國領導層不易受到此方面的壓力。當雙方都認為自己的處境更好時,衝突的風險就會增加。

 

    不能期待迅速地解決問題。由於任何一方都不想在國內或國外被視為弱勢,2018年中美摩擦極有可能持續下去。已經確立地位的大國美國與世界最重要的新興國家中國之間的關係,不僅對兩國而且對全世界來説都很重要。希望川普和習近平能找到雙方共贏的共同基礎。

 

伊恩·佈雷默(Ian Bremmer):在世界政治風險分析方面深受好評。著有《超級大國——G零時代的美國選擇》等。現年48歲。推特@ianbremmer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