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關鍵是逾越「轉型陷阱」
2012/11/20
![]() |
野村資本市場研究所高級專家關志雄 |
記者:中國新領導層的7名成員已經確定。從這些面孔來看,可以看出中國將推行什麼樣的經濟政策?
關志雄:王岐山不再負責經濟工作,而是擔任了負責查處黨員貪污的職務。在海外的評論中,有觀點認為這將使結構改革出現後退,不過我不這麼看。已被確定擔任新總理、主管經濟工作的李克強也非常熟悉經濟。如果以改革派或保守派的觀點區分,李克強應該是改革派。此外,被稱為「人民幣先生」的中國人民銀行(央行)行長周小川也將卸任,不過被視為最有可能成為其繼任者的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郭樹清在經歷上與之十分相似,因此經濟政策上應該不會發生重大改變。
能為預測今後10年的中國經濟提供參考的是,今年2月世界銀行和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共同發佈的報告《中國2030》。這是李克強主導的項目,報告對中國走向2030年的道路進行了分析。該報告雖然並未使用「民營化」等表述,但明確表示推進國有企業改革、提高企業治理水準和提高效率是經濟增長的關鍵。進入新領導層後,李克強的這種傾向性也不會改變。
記者:中國7~9月的國內生産總值(GDP)增長率為7.4%,已經連續7個季度出現放緩。有觀點預測中國的高速增長時代已經終結,而上證綜合指數的走勢也仍然不容樂觀。
關志雄:從經濟週期角度來看,自2011年中期起,中國進入了高通膨、低成長的滯漲週期,不過目前已經走出這一週期。如今正處於低通膨、低成長週期,因此貨幣寬鬆政策産生的經濟刺激效果值得期待。而股價也將呈現止跌回升走勢。
不過自2009年以來,即使在GDP增長率出現減速的情況下,中國城市地區的求人倍率也呈現出高居不下的態勢。這顯示出中國的適齡勞動人口增長已經陷入停滯,能看出潛在增長率也在下降。潛在增長率目前將保持在7.5%左右。胡錦濤主席在十八大上提出了2020年GDP與居民每人平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而實現這一目標所需要的年均增長率約為7%。我認為中國在今後10年裏有望保持這種水準的增長。
中國的增長率逐漸下降至像已開發國家那樣的低水準將在本世紀20年代以後。從平均壽命、恩格爾係數、嬰兒死亡率以及農業佔GDP的比重等等指標來看,目前的中國正處於日本上世紀70年代初的階段,仍然具有後發優勢。
記者:在老齡化速度方面,中國和日本已經相差不大。對此您怎麼看?
關志雄:中國的勞動人口在比重上已經開始減少,而在絕對數量上,最晚到2015年也將呈現減少趨勢。新領導層執政的未來5年將與中國進入人口負擔期(即少子老齡化成為經濟和社會的重負)疊加在一起。提高潛在增長率的因素包括擴大勞動投入量、擴大資本投入量、以及提高全要素生産率(TFP)。中國今後將不會擴大投入量,而是力爭通過提高勞動生産率來實現經濟增長,為此有必要轉變經濟增長模式。
記者:這種轉變能否獲得成功?
關志雄:這將取決於中國能否成功跨越目前面臨的「2個陷阱」。第1個陷阱是後發國家在經濟方面不斷追趕的過程中面臨的「中等收入陷阱」。這種現象是指在持續保持高增長、收入達到中等水準後,由於快速發展帶來的社會問題成為阻礙,經濟增長陷入停滯。中國的每人平均GDP已超過5000美元,在全球200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在100名左右,處在中間,這正是中等收入水準。
能否成功跨越這一陷阱的關鍵是經濟增長驅動力的1億6000萬從農村流向城市的外出務工勞動者。由於勞動人口不斷從生産率較低的農業向生産率較高的製造業轉移,中國的增長引擎不斷獲得了能量,但農村剩餘勞動力最近正在快速減少。中國毫無疑問正在迎來「路易斯轉折點」,也就是不斷接近完全就業狀態,勞動力的供給將成為經濟增長的制約。
![]() |
11月15日北京街頭(kyodo) |
記者:也就是説中國有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那麼第2個陷阱是什麼?
關志雄:與中國能否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這一問題具有密切聯繫的因素是,社會主義經濟向資本主義經濟過渡時將經歷的「轉型陷阱」。政府的職能轉變和國有企業改革延後將導致收入差距擴大和官員腐敗,這將成為瓶頸,導致社會動盪加劇,經濟增長率下降。
在上世紀80年代,中國産生了「萬元戶」這一説法,農民也能成為大富豪的中國夢開始流傳,而最近已經很少聽到這種説法了。相反,不斷增加的説法是顯示中國階層固定化的「×二代」等表述。例如富二代和官二代。以往那些希望就職於外資企業的年輕人如今開始尋求進入國有企業。
可以説這就是所謂的「國進民退」現象。在中國的GDP中,消費所佔的比率僅為34%。即使擴大投資,由此産生的財富也不會轉化為家庭收支,而是只會進入企業和政府,從而形成擠出效應。這與海外對國家資本主義國家——中國持有的脅威論一脈相通。
鄧小平曾經説過要「摸著石頭過河」。其含義是不能迅速進行改革,而是逐步從容易的地方著手改變體制。根據這一思路,既得利益集者始終得到了尊重,但這種漸進主義已經達到極限。如果不能克服「轉型陷阱」,中國奇蹟般的經濟增長就無法持續。這是新領導層面對的最優先課題。關注日經中文網新浪微網誌
(記者為山本由裏)
關志雄:
1957年生於香港。1979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系。1986年獲得東京大學研究所經濟學研究系博士學位,隨後進入匯豐銀行。目前就職於野村綜合研究所。著有多部關於中國經濟的著作。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