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化學産業贏得了中韓嗎?

2020/10/20


      在面向半導體的尖端材料等領域具有很高競爭力的日本的化學産業正在被中韓企業迎頭趕上。為了組建居世界首位的巨大企業,中國的國有企業已啟動合併磋商。而在南韓,對尖端材料的投資相繼被推進。針對日本大型化學企業今後的發展之路,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採訪了三菱化學控股旗下的三菱化學的社長和賀昌之。

       

三菱化學社長 和賀昌之

  

      記者:中韓企業正在推進擴大經營規模和加強尖端材料開發。

  

      和賀昌之:在乙烯等大量生産的化學産品領域,正在出現(日本企業)難以取勝的狀況。另一方面,在面向半導體和新一代汽車等最尖端技術的附加值高的材料方面,日本企業仍具有競爭力。

   

      例如,汽車的驅動方式從內燃機向電機過渡將帶來商機。純電動汽車為了延長續航距離,需要實現輕量化和散發電力産生的熱量。比鋼鐵更輕的碳纖維、耐熱性和強度卓越的「工程塑膠」等高功能樹脂仍可以提高技術。

  

      另外,控制電力的功率半導體的需求也將增長,散熱性高的氮化鎵等的洽購將增加。(我們)將增加對這些領域的投資,甩開中韓企業的追趕。

  

      記者:半導體和顯示器的工廠等正在向海外轉移。

  

      和賀昌之:材料産業已經適應客戶所在國家的轉變。本公司4月整合旗下企業分別涉足的半導體相關材料業務,提高了銷售體制的效率,還在台灣推進了産能增強。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半導體等需求也因在家辦公而增加,相關材料的供貨量實現同比增長。半導體在邁向微細化,材料也隨之高功能化,還將開拓新一代記憶體「MRAM(磁性隨機記憶體)」的需求。

       

      記者:中韓企業正在加快推進尖端材料的國産化。

    


   

      和賀昌之:電子零部件的材料需要長年積累的技術和經驗,我自認為日本企業具有優勢。車載電池的材料等追求更高安全性的材料也在增加,具有實際業績的日本企業仍佔優。顯示器也將通過OLED材料等最尖端産品參與競爭,目前處於領先地位。

  

      記者:利用人工智慧(AI)開發材料的「材料資訊學(MI)」是否將改變化學産業?

  

      和賀昌之:如果利用材料資訊學,可不經過多次試驗就能設計想要的性質的材料。如何使用性能優異的電腦很重要,從現狀來看,世界各國基本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不是説要實現與其他企業的差異化,而是如果不提高自身,就將在競爭中失敗。

               

      和賀昌之:1981年畢業於日本慶應大學經濟學系,進入三菱化成工業(現為三菱化學)。2018年4月起擔任現職。2020年起,還擔任石油化學工業協會會長。東京都出身。

 

     記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福本裕貴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