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也有「成長陷阱」
2013/06/26
![]() |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尼可拉·佐格科 |
而這背後的原因是戴爾採取了集中型戰略。客戶限定為法人用戶,而商品則專注於高端産品,然後徹底應對客戶的個性化需求。
如果僅涉足這個市場,戴爾的前途將是光明的。但在大約10年前,戴爾將業務擴大到了面向一般消費者的服務。但即使是同樣的個人電腦領域,面向法人和面對個人則完全不同。
例如戴爾的呼叫中心接到電話,如果面對法人客戶,由於對方一般是行家,溝通起來非常方便。但如果是基本不具備個人電腦知識的普通消費者,有時甚至不懂正在使用的作業系統是什麼。要解答他們的問題,就必須大幅增加人員。這樣一來,作為優勢源泉的低成本體系就受到了損害。
像戴爾這樣的情況不在少數。在失敗的背後,大抵都是對增長的過度執著。其動機各不相同。有時只是為了取悅希望看到增長戰略的美國華爾街的投資者。而如果企業所有者就是經營者,希望擴大自身許可權等野心也會蠢蠢欲動。
在日本企業由盛轉衰的背後,應該就有這樣的「成長陷阱」。因為越是成功的企業越容易陷入這個陷阱。
日本企業特有的問題之一是對提高工廠和店舖的營運績效(operational excellence)極為熱衷,但管理層卻不擅長作出戰略性決斷。所謂戰略性決斷,就是對事物進行權衡(不能兼顧),然後進行取捨。
例如商品品質和成本就是需要權衡的關係。歸根結底,任何企業都必須選擇自身的定位,即需要確立自己經營的是「最低價的低端(低功能)商品」?還是「高價的高端商品」?而日本企業卻不擅長決定放棄什麼。
如果不有意識地執行戰略性定位,就無法與其他企業形成差異化,收益將陷入低迷。
尼可拉·佐格科(Nicolaj Siggelkow):
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華頓商學院主講經營學,作為年輕專家,因企業戰略論受到關注。此外還因創新(技術革新)研究而廣為人知。現年42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