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萊爾:保衛歐元要做兩件事

2011/12/08


       歐盟(EU)12月8~9日將在布魯塞爾舉行首腦會議,預計將就消除債務危機的措施達成協定。輿論普遍預測,歐洲中央銀行(ECB)也將會配合首腦會議進程,在8日的理事會上做出追加寬鬆的決定。針對歐洲能否渡過這場危機,歐洲應走怎樣的道路,日經新聞採訪了英國前首相托尼·布萊爾。

英國前首相布萊爾在接受日經新聞採訪
 記者:您對歐盟首腦會議有何期待?
 
布萊爾:這個星期對單一貨幣歐元來説是非常重要的一週。我想挽救歐元是可以做得到的,但需要做出重大決斷。我對歐元區的國家領導人,尤其是法國總統薩科齊和德國總理梅克爾擔負的重大責任表示理解。儘管需要做出艱難的政治決斷,但要保衛歐元有2件事是必須要做的。

   一是長期的財政穩定與財政合作框架及歐洲社會模式改革。第二是作為短期措施,歐洲央行和包括(德國等)債權國在內的整個歐洲都要為保衛歐元而行動起來。需要同時確定長期和短期措施。迄今為止,一直存在將短期措施和長期措施分開討論的傾向,但兩者都是必要的,並且是唯一的出路。

記者:歐洲社會模式改革是什麼?

布萊爾:西歐各國基本上都面臨著同一個問題。隨著社會、技術、人口動態的變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建立起來的社會制度需要進行一次徹底的改革。具體來講就是指福利、養老金等社會保障與公共服務。歐元區危機只是將需要加速改革的事情提到了表面,其實這些改革原本就是必需的。

記者:您如何看歐洲的未來。

布萊爾:我相信歐洲統一進程會繼續進行下去。歐洲需要這樣。統一的歐洲與其説是為了像以往那樣維護(歐洲範圍內)和平,不如説是為了在世界上保持歐洲的影響力。隨著新興國家的崛起,歐洲單個國家的力量相對下降。例如印度尼西亞的人口是德國的近3倍。從當今世界的現實情況來看,人口增加與國內生産總值(GDP)有很強的關聯性。看一下中國的情況就明白了。由於資本和技術是可以輸入輸出的,因此人口增長直接關係著經濟的增長。巴西、印度尼西亞、中國、印度等將變得越來越大。歐洲需要通過作為一個整體來增強實力,這也符合各個國家的利益。


記者:許多英國人似乎對加入歐元持謹慎觀點。

布萊爾:英國是一個人口不到6000萬人的島國。歐盟將給英國帶來一個擴大影響力的機會。但從短期來看,英國也許不會加入歐元。歐元區和非歐元區這「兩種步調的歐洲」是否會一直維持下去,現在還説不清楚。

   成為歐洲的一部分符合英國的國家利益。在英國,以媒體為中心反對歐元和歐盟的觀點確實根深蒂固,但這對21世紀的英國來説是一個不現實的政策。我們需要仔細觀察單一貨幣歐元的走向,但歐洲成為一個整體增強實力是不容懷疑的。

記者:包括歐元區以外國家在內的國際協調也許做得還不夠吧。

布萊爾:在世界經濟相互依存不斷加深的情況下,20國集團(G20)等通過協調為世界經濟的均衡發展指明正確道路,這一個明智的做法,應當堅持下去。中美關係尤為重要。我們現在不能再採取漸進性的辦法,而應當推行「大手筆」的政策。為解決全球經濟的均衡問題,需要在國際層面和國家層面上做出重大決斷。

(記者 藤井彰夫)

 托尼·布萊爾簡歷:1953年出生。1983首次當選英國下院議員,1994年成為工黨主席,在1997年的大選中提出重視市場經濟的新工黨路線而大獲全勝,至2007年共擔任英國首相10年。卸任首相後,曾作為歐盟總統候選人而受到關注,現在還參與中東和平談判。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