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禮輝:餘額寶是條鯰魚

2014/03/18


       人大代表、中國銀行原行長李禮輝在兩會期間接受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等採訪,就中國發展迅猛的網際網路金融,網際網路金融對傳統銀行業的衝擊,有些人看的比較重,我個人覺得它是在整個金融業的水池裏增加了一股推動的力量……

     記者:網際網路金融會影響到傳統銀行業,您如何看

中國銀行原行長李禮輝
       李禮輝:
其實網際網路金融對傳統銀行業的影響前幾年就已經開始了,最近幾個月發展的特別快,還是以餘額寶為代表的網際網路金融收入非常快,我預計現在餘額寶的産品的收入超過5千億元左右。另外一個就是餘額寶推出的時候收益率很高,6%以上,因為它推出的時候是在資金最緊張的時候推出的,利率的高低是和市場資金供求關係決定的。在市場流動性比較緊的時候推出的某種産品肯定是高的。但是我們看到2月下旬以來,收益已經在下跌了,因為資金供需趨於平衡。餘額寶的産品絕大多數是拿來做協議存款的,它的錢是逛一圈又到銀行去了,只是利率提高了。

       投資餘額寶的人把錢從銀行轉出去,投到餘額寶裏去,這個貨幣基金又把大多數的錢拿來買協議存款,協議存款又以比較高的利率存到銀行裏來了,銀行的存款總數不一定有很大的變化,但是個人存款變成機構的存款了。低利率的存款變成了高利率的産品,我稱這樣的産品叫寶寶類産品。商業銀行現在要應對這個競爭也推出了很多「寶」系列的産品。

       寶寶類的産品是理財産品的代表,這就是網際網路金融對傳統銀行業的衝擊,有些人看的比較重,我個人覺得它是在整個金融業的水池裏增加了一股推動的力量,我們要從兩個方面來看,第一,網際網路金融對利率市場化的推動力是什麼。有三個方面推動力量,行政推動力量,政府層面的。第二市場推動力量,第三技術推動力量。我覺得對於中國的利率市場化,網際網路金融是市場推動和技術推動這雙重推動的。從這個意義上説應該肯定網際網路金融對未來金融市場發展的正面效益。

      第二個,網際網路金融是一個新的方式,産品創新,服務創新,渠道創新,定價機制也創新,新的機制在運作,所以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吸納市場那麼多資金,這點是值得傳統商業銀行學習和借鑒的。一大批和餘額寶相似的産品出來,未來銀行要在某些方面有所轉變。

       我們還需要從更深層面去觀察網際網路金融的産品,重視兩個方面,第一個網際網路金融本身還是金融,他的産品,客戶,法律關係和金融産品沒有根本區別,在監管上必須按照金融業,金融機構來執行統一的監管,因為只要是金融業務就有風險,必須納入監管。

      第二,它是基於一個新的平臺來做的業務,所以發展非常快,業務推出的速度也非常快,我們對它的管理要滿足它這種創新的特點,否則金融監管就可能是滯後的,會有空白。我們現在多少有點滯後,餘額寶賣了幾千億的時候我們關於如何管理還沒有制度,但是你們注意到在李克強總理的報告裏有一句話:促進網際網路金融的健康發展。

       這句話是最新加入這個報告的,這句話兩個意圖,第一個要促進網際網路金融的發展。中央政府並沒有説不讓它發展,要讓他發展。第二個,要讓它健康發展。這兩個是要點。現在我認為網際網路金融會成為今後一個新的金融業生態。在一定意義上,網際網路金融投入市場以後,會發生鯰魚效應,這條魚在池子裏攪動以後,所有的魚都動起來了。

        就目前來説,有些人認為有流動性管理的問題,有支付管理能力的問題,目前只要我們現在就開始對它比較規範的管理,網際網路金融不會造成什麼很大的問題。對商業銀行來説肯定是個衝擊,既然它是對市場利率化的推動,那它必然會影響銀行利差收入的減少。這是個過程。銀行利差收入的減少也不僅僅是因為網際網路金融,也因為利率市場化的深度推進引起的。

      進一步説,銀行的收入結構,水準是三個因素決定的,第一,市場化的程度。第二,國際化的程度。第三,某一個國家或地區對於中間業務的準入和限制,我們看到西方商業銀行,它對於中間業務放的比較寬,第二國外的西方的銀行市場化國際化的程度很高,他們的非利息收入至少佔40%左右,多的佔60%左右,中國的銀行一般在25%以下。今後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推進,銀行的利息差收入增長的速度和所佔的比重會下降。但是,利息收入仍然是商業銀行收入的一個重要部分。我覺得在中國也要佔到50%,非利息收入會在現在20%多的比例上提高,但是這個也需要幾年的時間看看能不能提到到35%-40%左右。

       記者:網際網路金融有代表提到存款的話應該要有存款準備金,但是餘額寶沒有,還有流動性大家不知道他怎麼管理,你覺得它是否需要存款準備金?


       李禮輝:對這個事情,各個方面看法不一樣,有些把餘額寶類的産品看成是一個貨幣基金的形式,貨幣基金産品不需要交納存款準備金,有的人覺得它是存款類的産品,應該要交存款準備金。現在在影子銀行的産品裏面,也是被定義為這個基金那個基金的,也是沒有交存款準備金。

       影子銀行的負面影響是擴大了貨幣的乘數效應。我有我自己的觀點,不便在這裡表述,但是我的意見是中國人民銀行必須要對這個問題做深入的研究,來界定像餘額寶這樣的産品,它的性質是什麼?更像貨幣基金,還是存款,還是另外一種新的産品。根據他的性質再來決定要不要上繳存款準備金。我覺得這是一個金融創新給整個金融監管貨幣政策提出了一個新的問題,需要仔細的研究。

        記者:馬雲做網際網路金融,但原本不是搞金融的,做網際網路的人膽子比較大,不像做金融的比較保守,但風險也大,您認為呢?

         李禮輝:不是的,我覺得馬雲還是有風險控制能力的。馬雲是個非常優秀的網路運營商,他在做金融時的立足點和出發點是不一樣的。第一,他們做業務是基於一個大數據基礎上做得業務。比如阿里小貸,它是在網上直接做貸款,阿里巴巴很多客戶都在網上做生意,他可以有很多海量的數據來判斷哪些客戶是好的,哪些客戶是不好的,哪些客戶的營業額非常大,哪些客戶的信譽非常好,他裏面是有數據基礎的,它在這個數據的基礎上來做業務,決策速度比較快,監控比較到位。

      第二,他們做這個業務,市場佔比是非常重要的,他們第一名的就要佔市場的70%,第二名佔20%,第三名以後很多加起來只有10%,所以能夠佔據市場的大份額才能主導市場。你們看看嘀嘀搭車之類的産品為什麼他們一下子會投10個億20個億會去補貼搭車的人,他就是要提高客戶的黏性,一旦客戶到他們那裏的話,他就可以推他們其他的産品,所以餘額寶類産品他在推出的時候,利率那麼高,一定程度上也是在定價機制上也帶有一些電商拓展市場的策略,定價的策略和機制。我覺得這是他們的特點。

        第三個是因為中國普惠金融發展的太慢,中國那麼多的商業銀行提供的服務也很好,對中小企業的貸款,我們所佔的比重每年提高三個百分點,即使這樣,銀行服務的中小企業只佔總數的20%左右,還有80%的中小企業達不到銀行的標準,拿不到貸款,銀行老説我這個融資發展的很快,但是企業老説融資難,馬雲説了他要解決80%的問題。普惠金融的問題是要人來解決,他基於大數據平臺上的數據來做,其實他的風險還是可控的。對他來説,他可以開闢金融業的一片藍海,我還是欽佩馬雲的。

       商業銀行在這方面也做了一些努力,中國銀行有網路通寶,你要貸款,你上網和我們中國銀行聯繫,我們一般在2-3天以內就能發放貸款,這個貸款單筆肯定比阿里小貸要多。我們基於銀行來做的。我們和阿里小貸不完全一樣,但是我們也很方便。這個産品剛開始在浙江做,現在在全國做。所以我説廣義上的網際網路金融是對中國金融業的一個促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