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董事長:開放才能創新

2011/12/13


   美國谷歌董事長埃里克·施密特日前向日經新聞投稿呼籲創新的原動力是開放。由谷歌提供作業系統的智慧手機廠商正就專利問題與美國蘋果公司陷入官司之爭。施密特在投稿中主張向外公開技術促進大規模創新的「開放」戰略是正確的,強調谷歌優於「非公開」的蘋果。施密特的投稿如下。
在八國集團(G8)首腦會議召開前夕,谷
歌董事長埃里克·施密特出席了2011年
5月在巴黎舉行的網際網路經營者會議「
e─G8」(AP)

美國谷歌董事長埃里克·施密特:人們往往認為「要進行創新離不開技術」,但我覺得未必如此。
  
      我們回顧一下歷史上改變世界的幾項創新之舉,就會發現技術並非創新的根本性因素。例如索尼的「Walkman」在世界範圍內改變了音樂欣賞模式,是大家公認的創新型産品,而這種創新就源自於「開放」,即面對新創意的開放性、超越界限的開放性、針對相互協作的開放性。
  
      什麼是針對相互協作的開放呢?當有人問「最滿意的谷歌産品是什麼」時,我的回答既不是Gmail也不是谷歌地圖,而是「谷歌這個企業本身」。
   
       在最近10年裏,我一直將構築一個優秀人才社區作為最優先考慮的事情,這樣就可以在我離開之後,即便現在的産品全部被下一種創新所取代,谷歌也能長久持續下去。無論是報酬還是挑戰、責任,全都實現共用,只有這樣的社區才能擁有遠大的理想並努力去實現它。
  
       這一人才社區概念將通過網際網路跨越企業和國境,擴大到全世界。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谷歌面向智慧手機提供的免費作業系統)安卓系統,現在已經配備到超過1億9千萬台便攜終端上。

       由於安卓系統的源碼是開放的,因此外部人士可通過對代碼進行改進,向社會提供我們完全想像不到的産品。南韓的三星電子、LG電子、台灣的HTC等企業正在充分踐行這一理念。
  
       通過源碼開放,擴大了開發人員和消費者的選擇範圍。由應用軟體開發人員與創業者組成的全球社區創造出了超過35萬個應用軟體,已經發展成一個行業。像這樣原本希望在谷歌內部實現的相互協作,隨著時間的推移,還有可能演變成與全世界安卓開發人員的相互協作。
  
        針對相互協作的開放會産生怎樣的效果?我們再看下另外一個例子。

  
        數年之前,印度谷歌的工程師們對很多人還不了解印度感到不滿,為此公開了普通人員也可以使用衛星照片聯合製作數位地圖的工具MapMaker。其反響之大讓人意想不到。
  
NTT DoCoMo安裝安卓系統的三星電子
産智慧手機「Galaxy S II LTE SC-03D」
        在廣大志願者的積極參與下,利用谷歌的工具對180幅地圖進行了修改,僅在巴基斯坦地區,志願者們就在地圖上標注了25000公里此前一直未刊登過的道路。
   
        我認為谷歌的開放目標不能僅僅停留在企業層次上,還要努力在社會上形成這樣的社區。我們必須向全世界開放。
  
        網際網路消除了阻礙人們思想的壁壘。由於在數字世界裏不存在地理上的邊界,因此現在已經不存在所謂的本地業務。無論是市場、顧客還是合作夥伴、交易對象,已經全部實現了全球化。
  
        因此問題的關鍵就是自身是否實現了全球化。今後您和世界的距離還會繼續進一步縮短。不僅是亞洲國家,巴西、俄羅斯、中東各國等新的經濟勢力也在崛起。另外,中産階級正在全世界誕生,預計今後會具有強大的購買力。
   
       網際網路顯然已經成了和這個新世界打交道的最好方法。十年前曾有人提出將再有30億人開始利用網際網路,這些用戶幾乎全都來自新興經濟體。到了2011年的現在,無論哪個領域的商業經營都可以利用這一機會。
   
       由於網際網路對部分行業的影響,也有人覺得網際網路是一種威脅。但通過網際網路得到的好處毫無疑問是非常大的。拋開社會上的無端猜測,我們將目光轉向今年的經濟報告這些具體數字,就可以看到其效果所在。
  
       在日本,網際網路相關行業佔全社會GDP的3.7%,超過了汽車製造業。另外還有許許多多的企業受益於網際網路的發展。根據麥肯錫公司的推算,由於網際網路的因素每失去一個工作崗位,就會創造出2.6個新的崗位。
   
       這個數字只屬於現在完全開放的網際網路,並不能保證開放的現狀會繼續保持下去。當今所有的商業活動都是網際網路經營,要想最大限度地發揮網際網路在經濟上的效果,就得繼續維持網際網路的開放性。
   
       我認為開放性不會輕易地喪失。但如果沒有了開放性,消費者就會被剝奪選擇的自由,企業陷入自我滿足,社會也將失去創新意識。
     
       基於上述背景,谷歌決心一如既往地按照開放源碼提供安卓系統。這也是我想對以日本為首的亞洲各國合作夥伴所要説的。開放對於我們來説,不僅是一個崇高的理念,也是必勝的戰略。
  
       安卓在亞洲的成功就證明了這一點。谷歌一直在努力向新的合作夥伴、新的地區、新的創意進行開放,並收穫了與這些努力成正比的成功。智慧手機的成功、谷歌的成功,以及許許多多企業的成功都源自於完全開放的平臺。
   
        網際網路不屬於任何一個人。正因為每個人都可以利用網際網路,所以網際網路的成功也是所有網際網路用戶的成功。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