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功勳人物」談日企在中國
2014/05/30
記者:在1998年開設1號店時,北京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是什麼樣子?
![]() |
伊藤洋華堂中國總代表三枝富博 |
記者:最初開店時感覺最累的是什麼?
三枝富博:大家沒有向顧客讓步的意識。總覺得如果道歉的話就是失敗,丟面子。儘管進行了教育,但高學歷的人不幹走了。剩下的全是從高中或中專畢業、覺得在這裡工作比較有前途的人。
記者:發生過因為是日資企業而受到不利影響的情況嗎?
三枝富博:收銀員和銷售員有時會被一些顧客説成「給日本人幹活」。員工委屈得直掉淚。為防止動搖,我們耐心地講,不能單單為了掙錢而工作。經歷了反日遊行後,大家變得更團結了。
記者:你們是如何贏得政府信賴的?
三枝富博:在08年四川大地震時,成都許多商店都停業一週左右。我們在第二天就開門營業了。當地政府感謝我們「只有你們在堅持營業」。
記者:現在還有反日遊行的後遺症嗎?
三枝富博:學校老師教育孩子們「不准買日本的東西」是一個打擊。反日情緒蔓延到了社會的末端。影響總算在去年7、8月前後平息了。
三枝富博:
1972年畢業於日本明治大學,1976年進入伊藤洋華堂。為中國業務的創始成員,2012年起任中國總代表。2008年獲得紀念改革開放30週年的「功勳人物」獎,是唯一獲該獎的外國人。現年64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