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遊客驚訝:難道日本沒有扒手?

2016/05/27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張石:來到日本旅行,使許多中國人感到吃驚的一件事是:日本人經常把一個大錢包放在後面的褲兜裏,而且有一半露在外面,這在中國和其他中國遊客常去的西方國家幾乎不可想像的,因為幾乎百分之百會遇到扒手,但是在日本確實是一種「常見景觀」,來日旅遊的中國朋友驚訝地對我説:「難道日本沒有扒手嗎?」而日本《産經新聞》2015年1月19日發表題為《中國人訪日的「百聞不如一見」》的文章稱,無論是在酒店、百貨公司、景點受到的始終如一的細緻款待,還是丟了東西時可以迅速尋回——這些對大部分日本人來説習以為常的事情,被中國遊客興奮地發表在網上。

張石
  而中國人到一些西方國家旅行卻不是這樣,2014年5月19日的中國《瞭望東方週刊》登載題為「法國輕罪犯罪率連增5年 中國遊客失竊比例高」指出:

  「走在巴黎街道上,你不需要是文化修養深厚的學者,不需要是諳熟建築藝術的大師,也不需要是有品位的鑒賞家,甚至不需要是博覽群書的雜家,當然也不必非得為此次遠遊做足功課。不管閒庭信步還是步履匆匆,你只需從巴黎的街道上走過---前提是,注意安全。」(1)

  「2013年3月,一個23人的中國旅行團在抵達巴黎幾小時後,在一家餐館門前遭到明目張膽的搶劫,團員被打,領隊的包被搶,裏面裝有全體團員的護照和一大筆現金。這是中國遊客在巴黎遭遇的最嚴重的搶劫事件之一。」(2)

 
   張石
的其他文章

  中國人「爆賞櫻」不只是因為櫻花美

  震災時中國人不能忘記日本救援隊

  武漢櫻花之爭與日本「雜種文化」

  為什麼日本幾乎沒有乞丐?

  中國人體驗日本混浴與目光管理

 「價值觀外交」使日本「不戰自敗」

  不要讓智慧手機使你變得淺薄無知

  污染啟示中國人學習日本人個人修養

  霧霾與二千多年前的中國環保思想

  如何識別中日網際網路上的假錯新聞?

  日本孤兒:解放軍是我的養父母

  日本到底有沒有中醫?

  中國將軍的日本兒子

  吉田茂為什麼為甲級戰犯題墓碑

  日本戰犯為什麼喜歡撫順的牽牛花

  參拜靖國的安倍為何還參拜鎮靈社?

  「留日反日」已成死語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中國緣

  中日互厭是虛 互相喜歡是實

  中韓對安倍戰後70年談話有不同視線

  日本為何沒有抵制大陸遊客運動

  日美關係與中日關係是正比例關係

  中國遊客訪日改變日本國會氣氛

  「2013年法國城市地區的犯罪活動比2012年增長6.4%,鄉村地區的犯罪率增長4.7%。針對居民主要居所的盜竊活動,在城市和鄉村分別增長7%和1.3%。」(3)

  2015年4月6日的台灣《東森新聞》登載題為「浪漫假像! 巴黎、羅馬、馬德里犯罪率高」的文章,文中指出:

  「美麗的歐洲,是好多人出國旅遊首選,但可別被浪漫的氣氛衝昏頭,像是西班牙馬德里、義大利羅馬還有法國巴黎,這些城市的犯罪率之高可是榜上有名,甚至從你一到機場,就有扒手集團緊盯,背在身上的包包一不留神,一轉頭東西就有可能被偷走,專家建議,步出飯店逛街的時候,最好選擇比較小型的包包,而且無論你是斜背、肩背或是後背包,到了人潮多的地方,一定要擺到前方,摸得到、看得到才是最安全。」

  遊覽美麗歐洲,在熱情的西班牙坐馬車感受電影場景,繞行古城超愜意,但是可別熱情過了頭,因為這些大城市治安也好不到哪去,在自由行的排行榜,西班牙馬德里、義大利羅馬還有法國浪漫的花都巴黎,犯罪率榜上有名,扒手從你在機場開始緊盯。」(4)

  而現在來日本的中國遊客越來越多,沒有聽説過遭打劫的事件,遭遇盜竊的事件也基本沒有聽説過(可能是因為發生率極低,或者是因為我孤陋寡聞),而忘記帶走的東西失而復得的報道卻屢見不鮮。

  日本的這種安全性,不只是一種感覺,而且有數字證明。據警察廳的犯罪統計,2013年的刑法犯確認件數約為132萬件,11年連續減少。(5)

  從聯合國進行的一定期間犯罪受害狀況的國際比較資料《國際犯罪受害者調查》的結果來看,在強盜、恐嚇、盜竊等傳統型10種犯罪的受害者中,日本的犯罪率在2005年時點為9•9%,從由34個市場經濟國家組成的政府間國際經濟組織OECD的加盟國來看(2005年當時為30個國家),僅次於西班牙,第二低,其中兇惡犯罪(殺人、強盜、強姦、暴行)的發生率,在OECD各國中最低。(6)


  而從中國人所説的「沒遇到過扒手」來看,不應該説日本完全沒有扒手,但是確實越來越少,據統計,在日本,1994年扒手案件的確認件數還超過25,000件,到了2014年,下降到約5,000件。(7)

  旅行的安全與否,是旅行者選擇旅行地的一個首要因素,因此可以説,無論對於中國遊客還是對於其他外國遊客來説,日本會成為越來越吸引人的地方。

  在國際化的潮流中,在一些已開發國家中,利用外國人人生地不熟的特點而進行犯罪的傾向一般呈上升趨勢,而日本卻呈不斷下降的趨勢,這説明日本人的守法意識和道德水準在不斷上升。

  日本犯罪率低,安全性好,不一定來源於一種宗教與法制內在與外在的約束,而是經常出自一種尊重秩序的教養,這種教養從孩提時經過家庭教育、社會影響、個人努力等多方面的因素形成了一種習慣。日本人在任何場合基本上都不「加塞」,無論在商店還是飯店及其他公共場合,都會嚴格遵守「先後順序」,極少有人闖紅路燈,在大街上也基本看不到亂扔垃圾的現象,他們會非常自覺地遵守一種沒有行政與法律規則約束的約定俗成的潛規則,他們認為,如果不遵守這些,就會給他人添麻煩,而給他人添麻煩,對日本人來説是沒有成長為一個社會人的極其幼稚的表現,不僅不會被社會認同,而且也不被一般日本人的自我道德意識認同,而如果連這些潛規則都能嚴格遵守,那麼就更容易遵守有明確約束力的規則與法律,這也許就是日本犯罪率低,使中國及其他國家的遊客在日本有充分的安全感的最根本原因。

  (1)「法國輕罪犯罪率連增5年 中國遊客失竊比例高」,《瞭望東方週刊》,記者王忠菊 , 法國巴黎報道。http://news.sina.com.cn/w/2014-05-19/115630167890.shtml
  (2)同上。
  (3)同上。
  (4)https://tw.news.yahoo.com/%E6%B5%AA%E6%BC%AB%E5%81%87%E8%B1%A1-%E5%B7%B4%E9%BB%8E-%E7%BE%85%E9%A6%AC-%E9%A6%AC%E5%BE%B7%E9%87%8C%E7%8A%AF%E7%BD%AA%E7%8E%87%E9%AB%98-033925153.html
  (5)Japan Com,http://www.nippon.com/ja/features/h00068/
  (6)同上。
  (7)「防小偷大百科」,http://www.hanzai.net/hanzai/suri.htm

本文僅代表筆者個人觀點。

張石 簡歷:
1985年,中國東北師範大學外國語言文學系研究所畢業,獲碩士學位。1988年到1992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助理研究員,1994年到1996年,東京大學教養系客座研究員,現任日本《中文導報》副主編。著有《莊子和現代主義》、《川端康成與東方古典》、《櫻雪鴻泥》、《寒山與日本文化》、《東京傷逝》、《孫中山與大月薰—一段不為人知的浪漫史》等著作。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