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媒體「主題先行式」節目當然會激怒中國人

2016/06/12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張石:日本TBS電視臺5月23日播出一檔綜藝節目,名為「直擊!角鬥場」,邀請日本在電視等經常露臉的電視節目主持人、演員、知名人士及50名中國人一起議論中國的偽造食品、污染及中國人的禮儀問題,節目播出以後,引起了在日華人和中國國內一些觀眾的極大憤慨,中國媒體和網際網路等都有批判的聲音,認為是在抹黑中國人的形象。中國的新華網5月31日報道説:「日本TBS電視臺近日播出一檔綜藝節目,邀請嘉賓參與討論中國人在日本的不文明行為。然而,節目播出以後,許多被邀嘉賓紛紛在網路上澄清,所播出的節目與錄製現場的實際情況相差甚遠,播出內容嚴重以偏概全,誤導觀眾。而這一嚴重抹黑中國人形象的節目播出後也引起了在日華人及一些網民的憤慨。」

張石
       我也看了這個節目,其中涉及的內容的真偽暫且不論,但是對於這種「主題先行式」的節目製作方式筆者不敢茍同,從一個媒體人的角度來説,我認為以「主題先行式」的方法報道或製作節目是一大忌,這會嚴重動搖媒體的真實性和信用度。

        在這檔的節目的開始,就定了三個主題,就是「中國的偽造食品問題」、「中國的大氣污染問題」、「中國人禮儀欠佳」的問題。

        一旦主題定了下來,就必須為了使這個主題立得住腳去尋找論據,這樣就會使節目和報道有一個先入為主的視角,並用這個視角對所要採用的素材取捨,既然是一定要説中國和中國人不好的主題,當然好的素材就會一律不用,而這檔電視中所播放的素材基本也正是這樣。

 
   張石
的其他文章

  中國遊客驚訝:難道日本沒有扒手?

  中國人「爆賞櫻」不只是因為櫻花美

  震災時中國人不能忘記日本救援隊

  武漢櫻花之爭與日本「雜種文化」

  為什麼日本幾乎沒有乞丐?

  中國人體驗日本混浴與目光管理

 「價值觀外交」使日本「不戰自敗」

  不要讓智慧手機使你變得淺薄無知

  污染啟示中國人學習日本人個人修養

  霧霾與二千多年前的中國環保思想

  如何識別中日網際網路上的假錯新聞?

  日本孤兒:解放軍是我的養父母

  日本到底有沒有中醫?

  中國將軍的日本兒子

  吉田茂為什麼為甲級戰犯題墓碑

  日本戰犯為什麼喜歡撫順的牽牛花

  參拜靖國的安倍為何還參拜鎮靈社?

   更多 >>>>

       而筆者作為一個媒體人,在自己的採訪實踐中認識到:必須以一個完全沒有先入觀的心態去面對事實,儘量不用自己的感情去左右採訪的過程,在做批評採訪時,一個要把當事者雙方都要採訪到,因為站在完全不同的立場,所説出的情況是完全不同的,甚至會截然相反。無論是針對日本人或針對中國人的幾乎異口同聲的媒體的批評報道,筆者都有通過親身採訪,得出完全不同的結論,並作出完全不同報道的經驗,因此筆者在採訪前在心態上力求做到「虛己從人」,認真傾聽事實後,經過分析作出切近事實的結論。

        我想TBS的這一檔節目就犯了作為媒體的大忌,也就是「主題先行」。節目中用了一段「中國遊客泰國吃自助餐瘋狂鏟蝦」的視頻,這段視屏在3月曾在中國網際網路上瘋傳,瘋傳的視頻長32秒,地點為泰國清邁一家酒店的自助餐廳,畫面上中國遊客瘋狂用盤子鏟蝦,而且有的一次帶走兩三盤,但是據2016年3月20日的《北京青年報》的報道,「北青報記者致電泰國曼谷王權免稅店,一位工作人員回應道,視頻中的餐廳是泰國王權免稅店的自助餐廳——Ramayana Restaurant(拉馬亞娜餐廳),但並未透露具體是哪家分店。

        隨後,兩位在泰國曼谷王權免稅店從事熱線服務的工作人員在受訪中也均表示,已經通過網際網路看過該視頻,這則視頻記錄的情景的確是發生在王權免稅店的餐廳。當記者追問發生在王權免稅店哪家餐廳,兩位工作人員表示:‘這是公司的秘密。’

        對於王權免稅店自助餐廳的價格,上述兩位工作人員稱,不清楚相關價格,因為中國遊客用餐一般都是通過旅行團訂的。而對於視頻裏遊客的行為,上述兩位工作人員表示‘不方便發表任何意見’。」

        同時,這家報紙也採訪了一些當時的當事人等,「一名去過泰國旅行的,化名楊明娜的人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取餐臺上很多菜沒了也沒有及時添加,但是蝦會一直續加,比較充足。‘所以基本上每桌都會拿蝦,但餐臺處夾子不夠用,基本都用盤子抄一盤。’

        另一位遊客李先生曾在2014年12月去過這家餐廳。據李先生回憶,當時他進入餐廳後,看到餐臺上的菜品所剩無幾,‘有湯的只剩下湯水,菜剩下幾根,炒飯只有角落裏還剩一些,而且都是冷的’。在餐廳轉了轉後,李先生看到有服務員上了蝦,‘之後很多人都去拿蝦,不一會兒就沒有了。’此外,李先生稱,餐臺上只有兩個夾子,但是拿蝦的人多,所以有人會用盤子盛。


        為什麼視頻裏的遊客顯得十分著急,看起來像是在爭搶蝦?李先生告訴北青報記者,‘那家餐廳遊客特別多,要進去吃飯還得在餐廳門口等一兩個小時,有空位才能進去吃。’而大概吃了半個小時後,導遊就會來催促他們離開。」(1)

         當然筆者也不能確認《北京青年報》所報道這些當事人的説法是否真實,但是其認真採訪當時雙方當事人的做法筆者是首肯的,而TBS作為日本的一家著名的報道機關,是不是應該把兩方面的説法都進行報道呢?這檔節目還舉了許多中國人「禮儀不佳」的問題,但是很多是某個日本人敘述的事情,而影像也有很多是電視臺找演員「再現」當時的情景。這些日本人的口述是否經過採訪加以證實?不得而知,如果經過了證實,為什麼沒有被批評者在電視中談當時具體情況的場景?如果沒有經過證實,那麼怎麼能把僅僅是耳聞的事情當做事實加以播放呢?

         筆者也專門就此問題採訪了TBS電視臺,筆者提出兩個問題,第一是有關中國遊客泰國「吃自助餐瘋狂鏟蝦」的視頻,他們是否對視頻的內容進行核實?第二就是節目中舉出很多中國人「禮儀不佳」的問題,但是相當多的是某個日本人敘述的事情,是否針對這些日本人的敘述,找到了被批評的中國人進行核實?他們的回答是:不回答有關製作過程的問題。

        日本媒體這種「主題現行式」的報道,是經常可以見到的。幾年前,曾有一名日本媒體的記者打電話跟我説:我們想進行這樣一個報道,就是因為日本的監獄裏很人道、很舒服,所以來日的中國人根本不怕進監獄,進行犯罪也沒有什麼顧慮,所以犯罪就多,您能不能提供一些素材?

         雖然這位記者這樣説,但是我經常接到一些在日本監獄裏服刑的中國人的來信,多數是談他們對日本監獄的不滿,和這位記者所説的不同,再者就是這種「主題先行式」的報道方式,不符合以真實為第一標準的報道原則,因此我回絕了她,並告訴她:我從來不做主題先行式的報道,也不會配合這種報道。

         佛教經典《涅槃經》卷三和《長阿含經》卷十九中有家喻戶曉的「盲人摸象」的故事,講的是有一些盲人很想知道大像是什麼樣子,可他們看不見,只好用手摸。一個盲人先摸到了大象的牙齒。他高興地説:「我知道了,大象就像一個又大、又粗、又光滑的蘿蔔。」另一個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耳朵,於是他嚷道:「不對,你説得不對,大象明明像一把大蒲扇嘛!」而摸到了大象頭的人説像石頭,摸到了鼻子的人説像根棒子,摸到腳的人説像臼,摸到背的人説是像床,摸到腹部的説如甕,而摸到了大象的尾巴人説:「它只不過像一根草繩一樣。」

        如果我們對一個族群的整體去進行報道,並採用「主題先行式」的報道方式,會由於報道本身事前被限制在一個片面的「點」上,很容易讓讀者或觀看者得出「盲人摸象」式的結論。

         同時由於這檔節目是「主題先行」,使我也不相信他們所表現的日本人的觀點是全面的。

        雖然來日本的中國遊客越來越多,但是日本卻沒有發生像香港那樣的抵制運動,對於來日本旅遊的大陸遊客,除2010年9月29日,由於剛剛發生了中日船艦在釣魚島海域衝突事件,中國遊客乘坐的巴士在日本福岡偶遇日本右翼團體,發生過一次圍堵事件外,就再也沒有聽説過排斥中國遊客的事情,確實有些人對中國人的禮儀問題抱有反感,中國人也不是沒有禮儀上的問題,但是總的來説,日本人對此還是比較寬容的,日本媒體人中島惠在《讀賣新聞》網路版發表的文章中,記錄了她採訪一家旅店女掌櫃的經歷。

         這位女掌櫃説:「在我們旅店裏住宿的(中國)富裕層的客人禮儀、風度真的很好,很有禮貌,在入住的時候把護照寄存在我們這裡,他們到很多國家去過,那上面印著各國的印章,英語也比日本人説得好。這樣的人有時會敏感地察覺到受到了日本人住宿客人的白眼,雖然語言不通,但是知道不被對方喜歡。總是有人會想:全體中國人在日本怎麼樣怎麼樣,我真不希望他們籠統地説‘中國人怎麼樣’,反過來從自己的立場來看,自己如果去海外,由於其他日本人做的事,自己遭了白眼,就會覺得很悲傷。」(2)

        我想,這位普通的日本旅店女掌櫃的看法代表了很多日本人的意見,也可以説是真知灼見。

(1)《北京青年報》,2016年03月20日。
(2)中島惠「中國人的禮儀真的不佳?爆買熱的深層」,YOMIRULI ONLINE,2015年12月24日。

本文僅代表筆者個人觀點。

張石 簡歷:
1985年,中國東北師範大學外國語言文學系研究所畢業,獲碩士學位。1988年到1992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助理研究員,1994年到1996年,東京大學教養系客座研究員,現任日本《中文導報》副主編。著有《莊子和現代主義》、《川端康成與東方古典》、《櫻雪鴻泥》、《寒山與日本文化》、《東京傷逝》、《孫中山與大月薰—一段不為人知的浪漫史》等著作。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