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真的長壽過頭了嗎?

2016/09/14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張石: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5月19日發表的2016年版的《世界保健統計》,2015年的日本人平均壽命為83.7歲,居世界之首。從可能追溯的該項統計來看,日本連續20年多年蟬聯世界之首,但是在日本,現在有一種聲音,認為日本人長壽過頭了。

老年人



  有代表性的就是日本副總理兼財務大臣麻生太郎。麻生太郎6月17日在北海道小樽市發表演講時説:「我在電視裏看到,有的人都90歲了,還講什麼擔心老後的日子這樣讓人難以理解的話,喂!你究竟想活到什麼時候呀?」

  「雖然日本有1700兆的個人金融資産,但是消費仍然不振。」他認為消費比儲蓄更重要,老年人應該把存下的錢為兒孫消費。

  麻生的發言,受到了在野黨等的廣泛批判,但是也有人贊成他的發言,以《除了拋棄父母別無選擇》一書引起關注的宗教學者島田裕巳説:「90歲的人還説什麼‘老後’,真是不可思議,對於90歲的人來説,現在就是老後,今後已不存在‘老後’,麻生先生對這樣的人究竟在擔心什麼感到不可思議,是理所當然的。」(1)

  他説:「日本人活得過長了,而且長壽不一定幸福。」(2)

  「現代的日本無法對應超長壽的社會。對於那些總也不死的高齡者,家屬必須照顧他們,日本成了不得不去護理的社會。有需要護理度高的高齡者的家庭,為了護理,必須奉獻生活中的一切。由此引起的就是護理殺人事件和護理者與被護理者一同自殺事件,也就是所謂的‘殺死親人’。」(3)

  筆者無法認同麻生和島田裕巳的説法。首先麻生作為身居高位的政治家,對於90歲的人還説出這種話來,應該感到痛心和慚愧。為什麼日本很多人對將來感到不安,我想這是理所當然的,而且對這種不安的産生,政治家有相當大的責任。

  到2015年末,日本的國債超過了1049兆日元,相當於每個日本人平均負擔826萬日元,超過國內生産總值(GDP)兩倍,也超過國家經濟已經破産的希臘,作為一名隨時要面對「國家破産」的日本人,無論老少,怎能不對前途不安呢?國家破産,就意味著所有的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障系統的全面崩潰,而越是老人,對社會保障系統的依賴度就越大,因此他們的不安也就會越大,而且安倍政權還在不斷增加消費稅,以所謂「刺激經濟增長」為名放鬆銀根,逼高物價,使國民可處分收入越來越低,那些已經不再工作的老人們,誰還敢把自己的儲蓄花掉呢?日本人最怕給他人添麻煩,而為了在不給他人添麻煩的情況下度過老後生活,這些老人們除了依靠這點儲蓄還能依靠什麼?

  一個國家經常入不敷出,原因在哪的?儘管可以舉出這樣那樣的原因,而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國家的理財人--政府的無能與浪費,這正像一個家庭一樣,「會過日子」的家長,只要有一個能維持基本生活需要的收入,就會量入而出,使家庭財政有盈餘,而「不會過日子」的家長,收入再多,也會由於不會計劃和揮霍無度而陷入赤字與困境。

  日本的政治家們,就是一群完全「不會過日子」的理財人,就拿麻生本人來説,他在2008年任首相時,為抵禦全球金融危機對日本經濟的影響,在那一年10月30日公佈了價值27萬億日元的經濟刺激方案,包括幫助中小企業恢復信貸等,其中還包括全面發放生活定額補助金計劃,每位國民可領到約1.5萬日元。


 
   張石
的其他文章

日本真的有可能出現華裔首相嗎?

虛位天皇的一舉一動為何依舊意義重大

我們促成孫中山孫女與日本外孫相認

福島核污染真的奪走了7名美軍士兵的生命嗎?

 歐巴馬訪問廣島給安倍留下的「作業」

  日本媒體「主題先行式」節目當然會激怒中國人

  中國遊客驚訝:難道日本沒有扒手?

  中國人「爆賞櫻」不只是因為櫻花美

  震災時中國人不能忘記日本救援隊

  武漢櫻花之爭與日本「雜種文化」

  為什麼日本幾乎沒有乞丐?

  中國人體驗日本混浴與目光管理

 「價值觀外交」使日本「不戰自敗」

  不要讓智慧手機使你變得淺薄無知

  污染啟示中國人學習日本人個人修養

  霧霾與二千多年前的中國環保思想

  如何識別中日網際網路上的假錯新聞?

  日本孤兒:解放軍是我的養父母

   更多 >>>>

  這種「亂撒錢」的經濟政策,受到了廣泛的批判,有的人認為他這種行為其實是在為約一年後舉行的大選變相「拉票」。到了2009年1月,日本 「言論NPO」面向社會各界展開的問卷調查顯示,麻生政權執政百日之際,其政權的支持率下降到11%,遠遠低於上兩界政權當政百日後的調查,有關麻生政權支持率大崩盤的主要原因,60.1%的人認為他在公眾場合連續發言失誤,喪失了身為國家領導人的存在感;其次有55.1%的人認為麻生政權發放生活定額補助金,實施沒有實效的撒錢措施,顯示了政策上的黔驢技窮。結果在第二年的大選中,自民黨等痛失政權,而安倍政權今年8月出台的投入28兆日元的經濟對策中,也有類似麻生「亂撒錢」的措施,很多專家認為不會産生經濟效果。

  日本如此拙稚的經濟政策層出不求,與日本政治家為拉選票,提高支持率不擇手段有關。日本是一個政治成本非常高的國家,是世界上選舉最多的國家,這與日本的議會內內閣及給予首相無限制的解散權等政治制度相關。每次國政選舉,都要花費國民幾百億日元的稅金,而頻繁選舉造成政治家沒有長遠的政策眼光,整天專注於「政局爭鬥」。所謂為「政局爭鬥」,就是不重視國計民生的長遠利益,而是專注於政權、選票、黨益、議員所代表的地方利益和支援團體的利益。

  為「政局」而爭鬥,就需要「數的原理」,使日本政治家,或曰「政治商人」冗員不減,比如歷屆政府一直在高喊削減議員數量,但只是「乾打雷不下雨」。日本現在國內議員為眾議院475人,參議院242人,總數為717人;而美國下議院為435人,上議院為100人,總數為535人,如果按照人口來算,美國的人口約是日本的2.5倍,按照美國的比例,日本眾參兩院議員200名出頭就足夠,而日本在財政如此艱難的情況下,為什麼不進行國會「減肥」?

  從地方上來看,美國最大的紐約市只有50多名議員,而東京都達120多名,在總人口差別不太大的情況下,橫濱的議員數量是美國洛杉磯議員數的約5.7倍,日本僅都道府縣議員就多達2700多人,市區町村議員達31000多人,國會議員的收入年間約2200萬日元,日本地方議員收入不等,但有多種資料顯示,無論國會議員還是地方的議員,日本議員的收入都為世界議員收入之首,日本在如此困窘的財政狀態下,真的需要如此昂貴的「民主成本」嗎?

  冗員氾濫,揮霍浪費,不懂量入而出,這些政治上的弊病,都是造成日本財政債臺高築,引起日本國民普遍不安的原因,政治家不應該抱怨90歲的老人感到不安,應該反身自問你們是怎樣造成了這種國民的不安?

  對於島田裕巳的觀點筆者也完全無法認同。老人絕對年齡的提高,也標誌著健康年齡的提高,據日本共同社2015年8月28日報道,日本人的健康年齡男子為71.11歲;女子為75.56歲,男女均為世界第一,這也標誌著可工作、可奉獻的年齡的延長,經驗豐富的老年人的健康年齡的延長,是在長壽時代新産生的生産力、社會經驗、人生智慧的財富,目前對這種財富的開發還遠遠不夠。

  而認為日本老人活得過長的這種社會輿論,對整個社會心理的安定有害無益,人們只有認為自己會有一個安居樂業的晚年時,才會有對未來充滿信心的安定心態,促使人們在青年時勤奮,中年時努力,老年時安心。如果老人被看成社會的累贅,那麼每個人都會因為對未來的不安而缺乏安定無憂的心理,帶來精神與生活上的困擾,因為每個人都會有老年。老有所養的社會保障系統,不僅是保證老年人的老後生活幸福無憂的社會機制,也是維持全體國民心理安定的重要體系。

張石

  壽命延長是一種社會進步和發展的必然産物,是一種客觀事實,從主觀感情上來抱怨沒有任何意義,重要的是要發掘老齡化社會中所蘊藏的巨大的積極的能量,並認真面對並解決老齡化社會所必然遇到的社會問題。

  (1) 「關於麻生副總理的激烈言辭‘高齡者造成了不景氣’」NEWSPOSTSEVEN,2016年7月8日,http://www.news-postseven.com/archives/20160708_427922.html?PAGE=1
  (2) 同上。
  (3) 同上。

本文僅代表筆者個人觀點

張石 簡歷
1985年,中國東北師範大學外國語言文學系研究所畢業,獲碩士學位。1988年到1992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助理研究員,1994年到1996年,東京大學教養系客座研究員,現任日本《中文導報》副主編。著有《莊子和現代主義》、《川端康成與東方古典》、《櫻雪鴻泥》、《寒山與日本文化》、《東京傷逝》、《孫中山與大月薰—一段不為人知的浪漫史》等著作。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