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要包圍中國還是要包圍美國?

2017/03/27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張石:日本首相安倍晉三3月20日,到達他歷訪歐洲4國的首站德國,他在當地的集會上進行講演,呼籲日本和歐盟之間儘早締結推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的經濟夥伴關係協定(EPA)。安倍説:「持續在自由貿易和投資中得到很大恩惠的日本,要和德國一起,成為捍衛開放體制的先鋒。」在當天晚上與梅克爾總理的會談中,兩首腦表示就共同推進日本和歐盟的經濟夥伴關係協定框架協議的早期實現達成共識。在會談後的記者會見中,安倍表示:「在世界上的保護主義動向增強的形勢中,日歐必須和美國合作,繼續高舉自由貿易的旗幟。」在美國川普政權大肆推行保護主義的現實中,安倍講「和美國合作高舉自由貿易的旗幟」,無疑是對美國的牽制。

 


 張石 的其他文章

 

 中國人消費日本商品的矛盾狀態亟待解決

 

 為何日本人不像有些中國人那樣隨處接吻?

 

  APA酒店老闆在歷史觀上反華更反美

 

  APA放置爭論歷史書籍偏離日本商業精神 

 

 無人售貨到處可見凸顯日本人道德高度

 

 哪些方面日本人不如中國人文明?

 

 靖國神社將會祭奠中國的戰歿者嗎?

 

 小池正在擊潰石原慎太郎政治家族(2)

 

 小池正在擊潰石原慎太郎政治家族(1)

 

 特朗普勝選是改善中日關係的最好動力

 在日長住中國人和遊客同創新高説明什麼?

 日本人是我見過的最講信用的族群

  更多 >>>>

 

  這次安倍訪問歐洲4國,一個重要主題就是呼籲保衛貿易自由主義。在他歷訪的其他國家和組織法國、比利時布魯塞爾的歐盟總部及義大利,都表達了相同或相似的見解,這無疑是要「高舉自由貿易的旗幟」,對抗美國川普政權的貿易保護主義及英國脫歐的獨善傾向。

 

  日本最近在堅持貿易自由主義這一點上,大有合縱連橫,對抗美國的傾向,讓人們看起來,好像是在經濟和貿易方面試圖建立「美國包圍網」。

 

  安倍晉三1月12號起赴菲律賓、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越南四國訪問。在這4個國家,安倍與各國首腦舉行了會談,原本的主要目的是圍繞中國在南海的活動宣講聯合抗中,但是為了牽制將在1月20日起步的美國川普政權,他在兩個TPP加盟國越南和澳大利亞,鼓動這兩個國家的首腦對表示脫離TPP的美國候任總統川普喊話,促使其回心轉意,甚至還大讚中國主導推進的東南亞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稱要堅持TPP和東南亞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的自由貿易精神,以此向川普施壓。

 

  3月15日,包括日本在內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簽署國在南美智利舉行了1月美國宣佈退出後的首次部長級會議,各方就推進自由貿易達成了一致。

 

  3月17日,在德國開幕的20國集團(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上,日本代表作為自由貿易的推進派和倡導者,極力強調自由貿易的重要性,財務大臣麻生太郎在會議上強調:「應該認識自由貿易給很多國家帶來經濟繁榮的歷史。」日本銀行總裁黑田東彥在記者會上指出:「維持與促進自由貿易,具有廣泛的共識,不是説推翻馬上就推翻的。」

 

  但是,在18日通過聯合聲明中。因美國的強烈反對,以往聲明中「反對保護主義」的表述未被寫入其中。

 

  日本最近在自由貿易方面對於美國的行動,也不由得使人想起安倍正在推進的「中國包圍網」。

 

  2012年12月27日,第二次擔任首相不久的安倍向國際非政府組織《世界報業辛迪加》投稿,該稿在該組織上的網路上發表。文章提出「鑽石安全保障構想」,明確提出遏制中國的「亞洲民主安全之鑽」之説,聲稱在東海及南海領土爭端中,南海正在成為「中國的湖」,日本、印度、澳大利亞和美國夏威夷要連成鑽石形,也就是菱形的海洋線包圍網,與亞洲的民主盟友共同確保西太平洋至印度洋之間的海上航行自由。最近幾年,安倍也不斷推進「遏制中國計劃」,包括增加軍費支出,加強對菲律賓、越南、印度尼西亞等國海防支援,支援美國巡航南海等。

 


 

  但是天有不測風雲,作為「民主自由的堡壘」美國突然翻臉,成了自由貿易的反對者。

 

  自由貿易是自由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自由主義通過追求個人思想自由的社會、以法律限制政府對權力的運用、保障自由貿易、支援私人企業的市場經濟、透明的政治體制,保障每一個公民的權利,而自由貿易,特別是國際間的自由貿易,通過國家間經濟的自由交流,擴大了人與文化的自由流動和傳播,使世界各國在交流與互相借鑒中,取長補短,互惠共贏,同時也會促進政治制度向更加合理、更加國際化、更加民主、更加自由的方向轉變與流動。

 

  而具有諷刺意義的是,在川普政權上台後,被安倍政權視為「民主自由之敵」的中國卻代替美國,成了世界上自由貿易的主要倡導者之一。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月17日在世界經濟論壇年度會議(達沃斯會議)上發表主旨演講,呼叫世界各國「我們要堅定不移發展開放型世界經濟」,表示「我們要堅定不移發展全球自由貿易和投資,在開放中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旗幟鮮明反對保護主義」。

  

  英國《金融時報》1月18日載文指出:「中國共産黨的一位領導人在資本主義的精神家園捍衛自由派經濟秩序,並就美國新總統保護主義傾向的種種危險發出警告——這一幕突顯了川普當選給全球事務帶來的劇變。」

  

  而兩天後的1月20日,美國新任總統川普發表就職演説,以「美國第一」旗幟下的貿易保護主義變相回擊習近平。

 

  川普説:「關於貿易、稅收、移民和外交的每一項決定,都必須有利於美國工人和美國家庭。我們必須保護我們的邊界,防止那些生産我們的産品、遷走我們的公司、摧毀我們的就業機會的國家來劫掠。這種保護會導致繁榮富強。」

 

  這不能不使安倍建立在「自由民主共同的價值觀」基礎上的外交上的「中國包圍網」戰略嚴重受挫,以至於不知道現在應該去「包圍」誰。

 

  在如今瞬息萬變的世界形勢下,安倍政權應該意識到,他們的「包圍網」戰略已經過時了,因為這個世界變化太快了。你看,日本在南海聯合菲律賓與美國等國,建立「中國包圍網」,本來已見雛形,沒想到半路殺出了一個杜特蒂,罵美國總統是「婊子養的」,和中國打得火熱,最近又與中國簽署多達17億美元的經濟貿易合作協議,而「自由民主價值觀」的大本營美國突然轉向反對自由貿易的保護主義,在這個説不准誰會突然變臉的時代,究竟能聯合誰去包圍誰,沒有個定數,戰略不如變化快。

 

張石

  因此日本應該拋棄所謂「包圍網」戰略,結盟也要結友,拋棄包圍網,擴大朋友圈。在目前的日美關係和中日關係中,都有對立和合作的雙重變奏,求同存異是不分社會制度的共通原則。要減少對抗增加共贏,深耕和平的潛力。日本常説「圍繞日本的安保環境日益嚴峻」,但是越是對抗就越嚴峻,無論是朝鮮核與導彈開發,還是中日間的釣魚島(日本稱為尖閣諸島)問題,和平解決的潛力還發掘得遠遠不夠,就看你願不願意去發掘。

 

  本文僅代表筆者個人觀點。 

 

張石 簡歷:

1985年,中國東北師範大學外國語言文學系研究所畢業,獲碩士學位。1988年到1992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助理研究員,1994年到1996年,東京大學教養系客座研究員,現任日本《中文導報》副主編。著有《莊子和現代主義》、《川端康成與東方古典》、《櫻雪鴻泥》、《寒山與日本文化》、《東京傷逝》、《孫中山與大月薰—一段不為人知的浪漫史》等著作。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