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説美國不對朝鮮動武是日本的使命
2017/04/11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張石:日本時間4月5日早晨6點42分左右,朝鮮從東部咸鏡南道新浦附近向日本海方向發射了一枚彈道導彈,據推測已落入日本海中,日本感到了強烈的威脅。首相安倍晉三日本時間4月6日早晨和美國總統川普,針對朝鮮發射導彈舉行了電話會談,雙方一致認為「這是危險的挑釁行為,對安全保障構成重大威脅」,川普總統就對朝政策強調「所有的選項都擺在桌面上了」。
|
所謂「所有的選項都擺在桌面上了」,也就是説包括動武的選項,今年的美韓聯合軍演更加明確了「先發制打擊」的性質,善於「斬首行動」的美國海軍特種作戰研究大隊(縮寫為NSWDG,此名稱於2010年後不再使用,新名稱至今仍然保密)、善於「非常規戰爭」的陸軍「綠扁帽」等美國特種部隊幾乎傾巢出動,對金正恩發起「定點斬首」,並一舉剷除朝鮮核設施的行動呼之欲出。美國軍方證實,以卡爾文森號航空母艦(USS Carl Vinson)為首的一支戰鬥群正駛往太平洋西部水域。美軍太平洋司令部發言人貝納姆(Dave Benham)表示,朝鮮仍是區內「頭號威脅」,此舉可讓美軍在該水域維持一定部隊數量。一切跡象表明,朝鮮半島局勢日趨緊張,戰爭日益逼近。
雖然日本在朝核問題上一直仰仗美國,但是一旦美國對朝鮮發起「斬首行動」,日本將處於極大的危險之中。
據共同社4月6日報道,日本政府相關人士表示,這是由於「一旦造成武裝衝突,日本可能也將成為戰區。」「絕對應避免的是陷入自暴自棄的朝鮮向日本列島發射彈道導彈這一最壞局面。」
共同社分析説:「被視為正在開發將美國本土納入射程的洲際彈道導彈(ICBM)的朝鮮技術能力的現狀,也為日美合作蒙上了一層陰影。對於進入已部署彈道導彈射程範圍的日本而言,在不捲入戰火的情況下打破僵局是最為重要的。然而,美國的著力點則在於在朝鮮研發出面向美國本土的新型導彈前完全壓制住朝鮮。無法否認,雙方的想法存在偏差。」
的確,朝鮮的遠端導彈和洲際導彈目前還可能處於研試階段,但是中程導彈如蘆洞(Nodong)已經發展得相當完善並裝備了足夠的數量,足以覆蓋日本的大部分地區;舞水端(Musudan)中程導彈在朝鮮2010年10月10日閱兵式上正式展示,以後經過反覆研製,其先進的殼體、彈頭防熱技術提高了發射成功率,射程可達2500-4000公里,部署在朝鮮北部山區,射程可覆蓋日本全境。可以説,舞水端導彈的裝備使得朝鮮對日本、駐日美軍基地的威懾能力日益加強。
如果用這樣的中程導彈搭載核彈頭或化學武器向日本發射,將對日本造成重大打擊。南韓等方面估計,朝鮮的化學武器存量最多可達5000噸,是世界上第三大化學武器保有國,其中包括沙林毒氣、VX(神經毒劑)等。今年2月,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國際機場,朝鮮原領導人金正日的長子金正男遭暗殺,所使用的就是VX。南韓認為,朝鮮有能力使用火炮、多管火箭發射器、蛙式火箭、彈道導彈、飛機和海軍艦艇投送這些化學武器。
朝鮮去年1-10月,約發射了23次彈道導彈,中間停止4個月後,到今年4月5日為止,又發射了4次,這在技術上意味著什麼呢?原防衛大臣、拓殖大學校長森本敏認為:「從3月6日的(朝鮮)彈道導彈發射可以知道,朝鮮彈道導彈在5個方面的能力正在提高:(1)在任何時候都可以發射;(2)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發射;(3)可以發射大量的彈道導彈;(4)可以同時對同一目標發起進攻;(5)高精度的著彈能力。」「彈道導彈的彈頭部分如果搭載核武器和VX,其威脅就更大。」
而從日本現在的導彈防禦系統來看,在導彈飛來的「中間階段可依靠軍艦上搭載的神盾系統擊毀,結束階段可依靠愛國者PAC系統對應,但是如果大量的導彈向同一目標發射時,現在的系統能否有效地對應尚且不明。」(森本敏的國際觀,http://www.office-morimoto.net/eye)
如果美國對朝鮮動武,就是沒有充分考慮日本和南韓的切身利益的一種表現,因此日本在朝鮮問題上所充當的角色,不應該是一味追隨美國,制裁朝鮮,應該是勸説美國,與中國、南韓等合作,做最大限度上的和平努力,而認為不需要做最大限度的和平工作,只要消滅一個獨裁政權,威脅就會剷除的想法,往往是錯誤的,如美國對伊拉克動武,消滅了薩達姆·海珊政權,卻衍生出更難以對付的IS恐怖主義勢力,使原本通過國家與國家的框架可以對話、談判的結構徹底崩潰,非對稱形態的恐怖主義蔓延世界。不做細緻的和平工作貿然動武,就會使被攻擊國的民意受到極大的損害,留下深深的怨念,很容易演變成非對稱形態的恐怖主義。
中國雖然參加制裁朝鮮進行核子試驗和彈道發射的行動,但同時也反對斷絕鐵、燃料、食品等「人民生活不可欠缺的支援物資」的供應,反對用武力解決朝鮮核與導彈問題,以防止把金正恩政權逼得走投無路,自暴自棄,破釜沉舟,使出一切手段與日美韓等對抗,這也是日本最不願意看到的,最擔心的一種形態。
2016年2月17日,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北京與澳大利亞外長畢曉普舉行第三輪中澳外交與戰略對話後共同會見記者。在回答關於如何破解當前朝鮮半島核問題困局時,王毅表示:「當今世界,任何一個熱點問題都不可能僅僅通過施壓或制裁得到根本解決,軍事手段更不可取,只會帶來比問題本身更嚴重的後果。因此,中國政府始終主張通過政治手段解決熱點問題,這也符合《聯合國憲章》有關和平解決爭端的規定,符合當事方與國際社會的共同利益。」
日本不應該和美國一起,一味向中國施壓,要求更嚴厲地制裁朝鮮,應該支援中國和平解決朝鮮問題的方針,並和中國一起勸説美國放棄武力解決的選項,這不僅符合日本自身的利益,也有利於東北亞與世界和平。
在日本目前和朝鮮還沒有外交關係的情況下,通過對朝鮮有一定的話語權的中國,在國家與國家的框架內深耕和平,是日本的最佳選擇。各種跡象都可以證明,朝鮮金正恩政權不顧國際社會的反對,發展核武器和彈道導彈,並不是因為有侵略南韓或日本等的野心,而是一種擔心自己政權崩潰的恐懼使然,越是制裁,朝鮮政權的這種恐懼感也就越強,最後很可能「急鼠噬貓」,走上鋌而走險的道路,而首當其衝的受害者不是美國,而是南韓和日本。
只有通過和平的努力,消除金正恩政權的這種恐懼感,朝鮮放棄或凍結核與導彈的開發才有可能。
![]() |
張石 |
4月3日下午,南韓最大在野黨、國會內第一大黨共同民主黨總統大選黨內初選最終結果公佈,前黨魁文在寅以總得票率過半的結果勝出,成為共同民主黨的總統候選人。文在寅一直高居大選熱門人選民調榜首。文在寅在對待朝鮮問題上的核心理念是前總統金大中和盧武鉉奉行的「陽光政策」的繼續,主張實現南北和平、改善南北關係,南韓對朝鮮的「陽光政策」完全有可能再來,而筆者認為:冰雪不能融化冰雪,融化冰雪的只能是陽光。在深耕和平這一點上,日本應該走在南韓前面。
本文僅代表筆者個人觀點。
張石 簡歷:
1985年,中國東北師範大學外國語言文學系研究所畢業,獲碩士學位。1988年到1992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助理研究員,1994年到1996年,東京大學教養系客座研究員,現任日本《中文導報》副主編。著有《莊子和現代主義》、《川端康成與東方古典》、《櫻雪鴻泥》、《寒山與日本文化》、《東京傷逝》、《孫中山與大月薰—一段不為人知的浪漫史》等著作。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