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能使安倍打開國內政治困境?

2017/08/16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張石:最近,安倍內閣的支持率急遽下降,據日本時事通信社7月14日登載的民意調查的結果,從政黨支持率來看,自民黨與上一個月相比減少3.9個百分點,為21.1%;已經下降到維持政權的「危險線」30%以下,安倍為此進行內閣改組,一時提高的支持率。共同社8月3、4兩日實施的日本全國緊急電話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安倍內閣支持率為44.4%,較上次7月調查上升8.6個百分點,而《每日新聞》于3、4日針對內閣改組及自民黨高層人事安排實施的緊急民調結果顯示,安倍內閣的支持率為35%,較7月的前次民調上升9個百分點,不支持率為47%,較前次調查減少9個百分點,仍然不容樂觀。

 

       而從歷史上看,安倍曾在2015年9月,由於強行通過安保法案,使支持率低於不支持率,但他通過改組內閣,扭轉了局面,而這次內閣改組前的支持率的下降速度和程度都是2015年無法相比的,同時,上次支持率下降是因為個別法案和強行通過該法案的強硬手段,這次則主要是因為「安倍本人不值得信任」。有關不支援安倍內閣的理由,共同社3、4兩日實施的日本全國緊急電話民調結果顯示,56.0%的受訪者稱「首相不可信賴」,就是支援安倍政權的人,支援的理由也十分消極,在共同社的調查中,支援安倍內閣的理由中最多的回答為「沒有其他合適的人」,佔44.0%。

 

張石 的其他文章

 

    小池百合子是怎樣解放日本男人的?

            

 留學狀況預示日本必定輸給中國

 

 日本發現的「國寶級中國瓷器」是真是假?

         

 中國和日本:哪國法律更嚴厲?

 

 日本親人相殺比例激增 中國要警惕

 

 對待中國:川普比安倍高明得多

 

 炸死張作霖事件為何在日本又被炒熱?

 

 勸説美國不對朝鮮動武是日本的使命

 

 日本是要包圍中國還是要包圍美國? 

 

 中國人消費日本商品的矛盾狀態亟待解決

 

 為何日本人不像有些中國人那樣隨處接吻?

 

 APA酒店老闆在歷史觀上反華更反美

    

 更多 >>>>

        從以往的類似情況來看,2008年8月,福田內閣通過改組內閣,使支持率上升了4、5個百分點,但是到這一年的9月份就不得不總辭職;野田內閣2012年10月進行了第三次內閣改組,支持率約上升了2-3個百分點,但是在同年12月舉行的眾議院選舉中大敗,痛失政權。

 

      目前,使安倍政權支持率大幅度下降的幾個事件,如森友學園事件、加計學園辦獸醫學院事件等都正在發酵,安倍在國內迴旋的餘地很小,能不能維持這種微弱的支持率回升很難説,但是安倍如果從國際問題上著手,或許能打開一定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挽救其岌岌可危的政權。

 

       目前最使日本國民憂心忡忡的國際問題莫過於朝鮮的核與導彈開發問題和與中國的釣魚島之爭。

 

       首先從朝鮮問題看,無論美國、日本還是世界其他國家,都認為中國在解決朝鮮問題上的地位和作用至關重要,而在2006年,安倍第一次內閣開始時,安倍決定任首相後首先訪問中國,對推動中國參加制裁朝鮮的核武開發起了重要作用。

 

       2006年10月8日,安倍作為日本首相,在中日首腦互訪斷絕後5年訪問中國,和當時的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舉行會談,兩首腦一致同意改善由於小泉參拜靖國神社而冷卻的中日關係,重開首腦互訪,建立在解決兩國間的課題和國際事務中合作的「戰略的互惠關係」,並在共同阻止朝鮮開發核武器方面進行合作達成一致。10月8日,胡錦濤、溫家寶在和安倍會談時,都表示將對朝鮮繼續做工作,希望朝鮮自製,如果朝鮮進行核子試驗,中國將進行「強烈抗議」。

 


       朝鮮於2006年10月3日宣佈要進行核子試驗後,日本首相安倍旋風訪華,出現了一個十分引人注目的變化。那就是雙方在《聯合新聞公報》中指出:雙方要「正視歷史,面向未來,妥善處理影響兩國關係發展的問題,讓政治和經濟兩個車輪強力運轉,把中日關係推向更高層次。雙方同意,努力構築基於共同戰略利益的互惠關係,實現中日兩國和平共處、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發展的崇高目標」,並要「通過中日安全對話和防務交流,增進安全領域互信」。中國在以往的外交活動中,在處理世界性問題上,只與美俄等有核國家建立「戰略關係」,而稱亞洲中的另一個大國日本只是「友好合作關係」,日本也避免把與既非同盟國,社會制度也不相同的中國的關係稱為「戰略關係」。這次安倍訪華,使雙方出人意外地把中日關係推向更高層次。

 

       當時,還沒等安倍出訪專機飛到南韓,朝鮮已在那一年的10月9日宣佈「成功進行了核子試驗」,中國對這次朝鮮核子試驗的反應,異乎尋常地迅速、強烈。中國外交部在第一時間發表聲明説:「10月9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無視國際社會的普遍反對,悍然實施核子試驗,中國政府對此表示堅決反對」,「中方強烈要求朝方信守無核化承諾」。語氣之強硬、憤怒,在中朝關係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中國還破天荒參加了對朝鮮的國際制裁。這一年的10月14日下午,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了關於朝鮮核子試驗問題的第1718號決議。

 

       當時安倍內閣的支持率相當高,據《朝日新聞》2006年10月11日登載的民意調查的結果,支持率高達63%;不支持率僅為14%,而在「安倍首相8日和9日訪問了中國和南韓,進行了首腦會談,對這次訪問是否做正面評價」的提問中,回答「做正面評價」的達83%;「不做正面評價」的僅為8%。

 

       對於當時的政局,著名媒體人田原總一朗認為:安倍晉三內閣開始時支持率比小泉政權還高,約有70%的支持率……而支持率高的理由之一是,實現了日中首腦會談。一般都認為安倍首相是比小泉更偏右的鷹派,小泉所不能實現的日中首腦會談,安倍卻排除萬難實現了,給了國民一個很大的驚喜。(1)目前,日本正在積極推進中日首腦互訪,在中國主管外交事務的國務委員楊潔篪5月底訪問日本之際,日本政府提出了2018年實現首腦間互訪的方案。如果2018年真的實現了首腦互訪,那就是自2008年以來中斷了十年的首腦互訪的再開,一定會給日本國民一個驚喜,尤其是在現在,美國和朝鮮有關朝鮮核與導彈開發的問題到了劍拔弩張的程度,日本已經變成的朝鮮的「人質」。據8月10日朝中社的報道,朝鮮人民軍戰略軍司令金洛謙大將説,朝軍正慎重考慮同時發射四枚火星-12型中遠端戰略彈道導彈打擊關島的方案。這些導彈將越過日本島根縣、廣島縣和高知縣上空,飛行約3357公里後落入關島周圍30至40公里的水域。朝鮮也多次揚言,如果美國進攻朝鮮,就先讓南韓和日本變成火海。

 

       如果在如此的局面下能夠實現中日首腦互訪,並像2006年那樣使中國發揮對朝鮮的影響力,並使朝鮮的核與導彈開發對日本的威脅有所緩解,那麼就會給日本國民一個更大的驚喜。

 

       其實朝鮮如此推進核與導彈開發的目的,不是要侵略哪個國家,而是擔心自身的政權像原來的伊拉克政權和利比亞政權那樣,在美國的打擊或參與下倒臺。如果有了核武器和核運載武器,美國如果想推翻朝鮮現政權就要付出相當大的代價。因此可以説,朝鮮的核與武器開發是一種極度的不安全感所致,對其施壓和圍堵,只能加重這種不安全感,並用開發更多的核武和導彈來抵禦這種不安全感,只有消除或減緩朝鮮的這種不安全感,才可能使朝鮮減緩開發核與導彈的步伐,而實現這一點,只有採用和平的方式,而且需要中、日、美、韓、俄等國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實現,融化冰雪的是陽光,冰雪不能融化冰雪。

 

       目前中國、南韓和俄羅斯都有強烈的和平解決朝鮮問題的願望,如果日本能和中、韓、俄一起,耐心地進行和平工作,也許能夠解決和延緩朝鮮的核與導彈開發,這也是使日韓避免戰爭慘禍的唯一道路。

 


 

       如果實現中日首腦互訪,使中日回到友好的原點,並在中、日、俄、韓等的共同推動下重開「六方會談」,可以説就是邁出了解決朝鮮問題的重要的一步,安倍政權如果實現了這一歷史性的突破,支持率一定會回升。

 

       而從目前來看,中日首腦互訪的最大障礙就是釣魚島(日本稱為「尖閣諸島」)問題,但是我一直認為釣魚島問題不是一個解決不了的問題,而是一個想不想解決的問題。從本質上來説,釣魚島問題是一個修辭學的問題。從中日復交到2012年日本購島以前,中日有關釣魚島問題基本相安無事,但是2012年購島以後卻發展成尖銳的對立,其實問題本質,也就是釣魚島存在著中日間的領土爭議,在日本的行政管轄之下的事實沒有改變,只是修辭不一樣,也就是説,有關釣魚島存不存在主權爭議的修辭學發生了變化,而要想實現中日真正的友好,就要使釣魚島在修辭學上充滿智慧地實現中日雙方都能接受的「升級換代」,這是最考驗兩國領導人的智慧的關鍵。

 

       (1)田原總一郎「從小泉政權到安倍政權,日本政治發生了什麼事情?」nikkei  BP net,2006年12月27日,http://www.nikkeibp.co.jp/style/biz/feature/news/061227_soukatsu/)

 

本文僅代表筆者個人觀點。  

  

張石

 石 簡歷:

1985年,中國東北師範大學外國語言文學系研究所畢業,獲碩士學位。1988年到1992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助理研究員,1994年到1996年,東

京大學教養系客座研究員,現任日本《中文導報》副主編。著有《莊子和現代主義》、《川端康成與東方古典》、《櫻雪鴻泥》、《寒山與日本文化》、《東京傷逝》、《孫中山與大月薰—一段不為人知的浪漫史》等著作。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