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欺負安倍的邏輯

2018/11/26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張石:日本是美國的同盟國,安倍首相也覺得自己和川普的關係非常不錯,但是川普對安倍卻一點都不客氣,抽冷子就會「咬」安倍一口,令安倍戰戰兢兢,汗不敢出。

    

  安倍對於欺負他的川普,基本上上唯唯諾諾,不敢反抗,但是川普對安倍的欺負卻是變本加厲。

                

川普與安倍在白宮(資料圖,REUTERS)

     

  2016年11月17日,川普當選總統後,安倍覺得要搶先和這個讓人摸不清頭腦的新總統拉拉關係,交個朋友,因此忙不迭地跑到紐約去見川普,在世界各國的首腦中搶了「冠軍」--成了川普當選後會見的第一個外國首腦。安倍會見後稱此次會見「氣氛熱烈」。他還表示對川普抱有「極大信心」。有輿論説日美關係可能會進入「蜜月期」,但是這樣的「蜜月期」遲遲沒有到來,而川普在今年9月29日在為中期選舉遊説時卻説:我和金正恩委員長「墮入了愛河」,怎能不使日本方面倒眉閉眼,酸倒牙齒?

        

  美國中期選舉剛剛結束的11月7日,川普痛失眾議院,在選舉結束後的記者會上,川普又拿日本和安倍開刀,據共同社中文網8日、9日報道,川普表示:「日本以低關稅運來了幾百萬輛汽車,卻不買美國車。」「我一直告訴安倍晉三首相,(日本)在貿易方面未公正對待美國。」

        

  説到這裡川普就顯得很不講理了,目前,日本向美國徵收的汽車進口關稅為零,而美國向日本徵收2.5%的汽車關稅,美國車在日本賣不出去,是因為美國車沒法和日本車及其他品質精良的外國車競爭。

         

  根據日本汽車銷售協會聯合會和全國輕型車銷售協會聯合會今年1月5日發表的數字,2017年度日本國內銷售汽車(含輕型汽車)519萬輛,另有數據顯示,美國車在日本2017年度僅銷售1萬2821輛(1),約佔2017年度日本汽車銷售總量的0.3%,而據美國調查公司AUTODATA的調查數據:2017年日本車在美國市場的銷售份額為39%,追究原因川普總是説日本不好,對美國不公平。但是在同樣的市場條件下,為什麼德國車在日本賣得就好呢?據日本汽車進口工會(JAIA)的統計,2016年、2017年及2018年前半年銷售量佔前五名的車種都是德國車,而據《朝日新聞》1月19日署名「高橋克典」的電子新聞報道: 2017年德國車美賽德斯·賓士「在日本的銷售和上一年相比增加1.2%,達6萬8221輛,連續5年更新銷售紀錄,在進口車中連續三年第一。」「上野社長(美賽德斯·賓士日本法人)在談及德國車銷售順利的狀況時説:‘顧客喜歡的品種俱全和積極對應多種多樣的需求的做法很奏效。’」

          

  那麼美國為什麼不能學學德國,通過「顧客喜歡的品種俱全和積極對應多種多樣的需求」改進自己的汽車與服務品質,使美國車也像德國車一樣,或者使美國車在日本也和日本車在美國那樣,在日本市場暢銷呢?


             

 張石 的其他文章

 

 日本:首相參加的總裁選沒有安檢 

 

   在華被控涉毒的日本前市議員是否

 免死?

 

 誰為孫中山與日本妻子代寫和翻譯情書

 

   為什麼中日家長都熱衷於打孩子? 

 

 來日旅遊熱是解決日本人口減少的大好

 時機

             

 日本像中國一樣流行父母代理相親

          

 164年前中國人就驚嘆日本治安良                                                    

  更多 >>>>

  從上面的事實來看,按照正常的邏輯,人們應該問川普,或者川普應該捫心自問:為什麼德國車在日本賣得出去?美國車卻賣不出去?但是川普的邏輯卻不是這樣的,他經常説:日本存在貿易壁壘。用他的邏輯推演開來就是:為什麼美國讓日本在美國賣了上百萬輛汽車,日本卻只讓美國車在日本賣一萬多輛?他抽去了決定商品是否能夠暢銷的主體--消費者的意志,而把消費行為偷換為一種政府行為,如果將他的邏輯進行「歸謬」,他也可以這樣問日本:為什麼你讓德國賣了那麼多的車,卻讓美國賣得這樣少?這是一種「指鹿為馬」的邏輯。

          

  在這樣的「指鹿為馬」的邏輯之下,川普得出這樣的結論:貿易赤字不是我們的産品不行,而是你們的貿易壁壘,你們對我們不公平,美國總是有理的,日本總是無理的、狡猾的、騙人的。

           

  3月22日,川普在簽發認定中國侵犯美國智慧財産權,並簽署了以每年對價值500億~600億美元中國産品加徵25%關稅為核心的總統令那一天,也沒有忘記敲打安倍,他説:一和安倍首相説話,他就笑容滿面,他的笑容的含義是:「這麼長時間裏,我一直能趁美國不留意的時候騙它,這一點連我自己都很難相信。」

            

  再看川普欺負安倍的第二個邏輯。

       

  10月5日共同社中文網報道的説:「美國農業部長珀杜4日在華盛頓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有意在與日本的貿易談判中要求農産品關稅下調不少於日本與歐盟(EU)簽署的經濟夥伴關係協定(EPA)。」

        

  「珀杜還主張:‘我們保護著日本。(貿易方面)能對其他國家做到的事情,為什麼對美國就不行呢。’他在4日的演講中稱,日本一直拒絕與美國開展雙邊談判,但‘因受到川普政府考慮對汽車加徵高關稅的威脅而同意談判’」。

         

  在這裡美國的邏輯就更加露骨:你安倍不是要代替美國當什麼「世界自由貿易的旗手」嗎?你不是達成了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CPTPP)和歐盟與日本經濟夥伴關係協定(EPA)嗎?你不是還要搞中日韓自由貿易區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嗎?隨你去搞,我不參加你們的什麼多邊貿易談判,別跟我來這一套,你們以多戰少,磨來磨去就把我繞了進去,讓我吃虧。但是你們談好了我坐享其成,你們談好後該降多少稅也得給我降多少,歐盟那些老傢夥骨頭硬難啃,我先從日韓開刀。你日本不是車比我做得好嗎?你們的汽車不是在美國市場佔的份額大嗎?我給你加它25%的關稅,看你還強不強?這是為啥呢?因為我保護著你呀?沒有我保護著你,你不就全玩完了嗎?實在在貿易上打不過你們,或讓你們全面負擔駐日美軍經費,或揚言撤軍,玩玩你安倍什麼的還不是在我的股掌之間。這是你安倍的「死穴」,我説點就點,看你讓不讓步。

        

  這第二個邏輯和第一個邏輯有相似之處。那就是自由貿易談判應該「就貿易談貿易」,以平等互惠為談判基礎,但是川普顛覆了自由貿易對等基礎,在自由貿易談判中增加了一個非貿易的先決條件:就是「我保護著你」,有了這個前提,你就必須矮我三分,先給我一定的好處,這同樣是非平等的,高壓性的,為其「指鹿為馬」開路的邏輯。

  

  (1)見汽車評論家國澤光宏《川普對美國車銷售低迷表示強烈不滿》,https://news.yahoo.co.jp/byline/kunisawamitsuhiro/20180419-00084196/

   

  本文僅代表筆者個人觀點。

       

張石

 張石 簡歷:1985年,中國東北師範大學外國語言文學系研究所畢業,獲碩士學位。1988年到1992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助理研究員,1994年到1996年,東京大學教養系客座研究員,現任日本《中文導報》副主編。著有《莊子和現代主義》、《川端康成與東方古典》、《櫻雪鴻泥》、《寒山與日本文化》、《東京傷逝》、《孫中山與大月薰—一段不為人知的浪漫史》等著作。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