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擺脫孤立 日本人可借鑒中國人活法?
2019/06/12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張石: 日本內閣府3月29日發表的一項《有關生活狀況的調查》顯示:在自己的家裏半年以上基本上閉門不出(中國稱為「蟄居族」)的40歲-64歲的日本人推算為61萬3000人, 其數量超過15歲到39歲的54萬1000人, 70.6%是男性,其中60歲到64歲的最多,佔25.5%。
|
內閣府將廣義的「閉門不出群」的範圍定義為:幾乎不從自己的房間出來;雖然出自己的房間,但是不從家出來,或者除了僅因為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和去附近的便利店等以外不出門,並且持續6個月以上,而且不包括現在狀態的起因為:1、患有記有明確病名的有病的人;2、妊娠的人、看護病人等的人、出産且育兒的人、專業主婦、主夫、幫忙從事家務或者在家的時候經常從事家務、育兒和看護的人,而且最近6個月常與家人以外,或時常與家人以外的人説話的人;3、在家工作的人及自由職業者和自營業者等。
這種閉門不出的狀態實際是一種孤立和孤獨的狀態,美國「楊百翰大學(Brigham Young University)心理學教授Julianne Holt-Lunstad在美國心理學會的年會上,發表了兩個龐大的元分析(meta-analysis,用統計的方法,對複數的論文數據進行定量的組合、分析)結果,這個結果顯示:孤獨可能比肥胖更能造成公用衛生上的深刻威脅,也有可以和抽煙的風險匹敵的研究結果。」
「該教授元分析中的一個以148個研究和30萬人的受檢驗者為對象,根據這一分析的結果,和社會有交流的人早期死亡率,要減少50%。」(BUSINESSINSIDER JAPAN,2017年8月12日,Chris Weller《早期死亡的風險2倍?不可小視孤獨》,原文Loneliness may be a greater public health hazard than obesity — and experts say it's getting worse,本田直子日譯)(1)
一般的日本高齡者也是非常孤獨的,據內閣府《平成27年(2015 年)第8次有關高齡者的生活和意識的國際比較結果》顯示:「一般來説沒有朋友」的60歲以上的日本人高達29.5%,和相比較的歐美三國,美國、瑞典、德國相比比例最高。
在筆者所接觸到的資料來看目前還沒有找到中國有關中老年的相類似的調查,但是和日本相比,中國人擺脫孤立和孤獨的環境卻可以説勝過日本。
比如説,中國的公園的機能和日本不同。日本的公園基本上一個休憩和兒童們玩耍的場所,一般沒有人們進行廣泛交際的功能,尤其是早晨特別安靜,如果有人早晨在公園裏大聲説話或唱歌等,一般會受到周圍住戶的譴責和制止。
但是中國的公園一般比日本大,也和住宅區連接得沒有那麼緊湊,尤其是早晨,是最熱鬧的時候,有唱歌的,唱京戲的,練武術的,打太極拳的,跳交際舞的……那裏是一個不管相識不相識,都能很快融入一個自己感興趣的群體的空間,如果有孤獨感和孤立感的人們早晨去公園裏,很快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得到某一人群的接受。其實中國所謂的「廣場舞」,就是起源於公園中自發的集體舞。廣場舞是舞蹈中規模大,人數多的集體舞蹈,因多聚集在廣場等廣闊的場所而得名,是一種集交際性、健身性、娛樂性、藝術性、表演性為一體的居民自發性的活動,在中國各地都存在,參加者中老年居多,是可以融入大人數的群體活動,可以消除孤獨感,得到一種被接納的感覺。那麼日本是不是也可以自發地或者有組織地展開這樣的大型的,無論是誰都可以輕鬆地加入其中的交際活動呢?
![]() |
大連街頭跳著廣場舞的大媽們 |
第二,中國的鄰里間的交流比較頻繁。記得小時候,我們全家被下放到東北農村,我管房東家的老太太叫「大娘」。過了不久我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有一些比我大很多的人管我叫「叔」,還有一次一個比我小得多的小男孩上房東家來玩,房東大娘對我説:「這是你六叔。」弄得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後來我才漸漸弄明白,這是因為我家搬進了這個村子,而且我「認」了房東為「大娘」,於是我就被排列在這個村莊的親族序列中,輩份也就按照房東大娘的輩份排列了下去。這種習俗使我這個初來乍到的人消除了孤立感和孤獨感,有了一種融入一個龐大的親族中的溫馨感覺。
後來我家又回到了城裏,住進了一個大雜院。我發現這種現象也是大同小異,如我管鄰居的一個姓姜的老太太叫「大娘」,她馬上對我説:不是大娘,是大姨。這是因為我媽媽搬進來後管她叫「大姐」,於是她就成了我「大姨」。這種「擬親戚」的意嚮往往不只是形式上的,有時也深深地滲透到了情感深處,鄰里之間互相關心,互相幫助,而且還有一種不請自到到別人家「串門」的習慣,沒事的人通過「串門」走到一起衝一壺茶,聊家常,互相分享一下快樂,傾訴一下苦惱。當然這種隨便的沒經過相約的「串門」在日本是絕對不被允許,而這究竟是不是一種值得提倡的習俗還值得探討,現在中國這種現象也已經很少了,但是在住宅小區的廣場和庭院中,人們坐在一起打撲克、打麻將、聊天、喝茶的現象還是到處可見的。
加深鄰里之間的往來,應該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解消人們的孤立感和孤獨感。
(1)https://www.businessinsider.jp/post-100761
本文僅代表筆者個人觀點。
![]() |
張石 |
張石 簡歷:1985年,中國東北師範大學外國語言文學系研究所畢業,獲碩士學位。1988年到1992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助理研究員,1994年到1996年,東京大學教養系客座研究員,現任日本《中文導報》副主編。著有《莊子和現代主義》、《川端康成與東方古典》、《櫻雪鴻泥》、《寒山與日本文化》、《東京傷逝》、《孫中山與大月薰—一段不為人知的浪漫史》等著作。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