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車企形成「二強格局」
2012/08/21
![]() |
從全球10大汽車廠商第2季度合併決算來看,走出地震災害的日系廠商盈利復甦勢頭和歐美企業的盈利放緩局面非常鮮明。第1季度凈利潤排在第9位的本田超過了美國福特,躍居第6位。在受歐債危機影響,歐美企業盈利普遍下滑的背景下,日企的復甦引人注目。
在這樣態勢中,豐田和大眾的2強對決格局變得非常明顯。豐田的全球銷量約為227萬輛,較去年同期增長近9成。銷售復甦和成本削減舉措給豐田帶來了5千多億日元的增利效果,抵消了日元升值等負面因素。創下2008年秋雷曼危機以來的季度凈利潤新高。
營業利潤逆轉
在營業利潤上,豐田為3531億日元,超過了大眾的近3300億日元。大眾的全球銷售增長9%,約為234萬輛。西班牙等國市場的銷售下降1成以上,歐洲危機也給大眾的銷售帶來一些影響。
但大眾在凈利潤方面遙遙領先於豐田,因為大眾在中國市場上的鉅額盈利和收入並沒有計入上述營業利潤。大眾在中國擁有豐田近3倍的市佔率,在新興經濟體中佔據優勢。第2季度大眾中國業務的利潤達到了9.3億歐元。豐田面臨的課題是,如何在繼續保持東南亞市場領先優勢的同時,更多爭取中國市場上的份額。
美國通用汽車(GM)的銷量同豐田和大眾不相上下,但在利潤上卻相形見絀。通用第2季度的凈利潤減少近4成。歐洲業務3.61億美元的虧損(去年同期盈利約1億美元)的影響巨大。
另一家美國企業福特在歐洲市場也虧損了約4億美元(去年同期為盈利1.76億美元),全年虧損額預計將超過10億美元。福特表示,除銷量下滑外,「市場供大於求,各廠商打折幅度越來越大」,這讓福特在歐洲的業績進一步惡化。
日本汽車廠商受惠於日本國內的環保補貼制度,收益得到明顯改善。豐田第2季度的日本業務時隔4年重新盈利。豐田、本田和日産3家廠商日本業務的損益改善額合計達4400億日元,佔整體營業損益改善額的70%以上,拉動了收益復甦。
但對日本汽車廠商來説,除了日元升值仍構成擠壓外,環保補貼制度也即將結束。因此,在補貼結束後抑制住國內利潤下滑,並在北美及新興經濟體增加盈利變得至關重要。
現代和塔塔增勢迅猛
![]() |
豐田的總市值約為11萬億日元,在全球汽車廠商中遙遙領先。是第2位的大眾的近2倍。除了在混動車(HV)等環保車的開發競爭中佔據優勢外,豐田手頭資金豐富、財務體制牢固。
本田的總市值約為4.8萬億日元,日産約為3.6萬億日元,排名都在中等偏上,超過美國2大汽車廠商。
然而,和3年前的總市值(按美元計算)相比可以發現南韓現代增加了2.5倍,印度塔塔增加了2.8倍,增勢迅猛。現代超越了日産,塔塔也逼近法國巨頭雷諾。
日企除了受難於日元升值壓力外,在擅長的環保車領域中歐美企業也在加緊追趕。現代在歐美市場上品牌力迅速提升,威脅著日企。走出地震災害陰影的日本廠商能否挺住日元升值重壓反攻為守?股市在密切關注著。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