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廠商在中國的減産趨勢擴大

2018/12/28


      在全球最大汽車市場中國,車企的減産趨勢在不斷擴大。繼銷售低迷的美國福特汽車和南韓現代汽車等車企之後,日産汽車和馬自達也將實施減産。由於消費意願的降低等,中國新車銷量在2018年將時隔28年轉為下滑,汽車工廠整體開工率徘徊在60%左右的較低水準。汽車産業被認為佔到中國國內生産總值(GDP)的約10%。由於將波及到就業和相關産業,因此很有可能成為中國經濟減速的一大因素。

      

日産的中國銷售店(資料)

    

      日産從12月起對大連工廠(遼寧省)和鄭州工廠(河南省)等3家主力工廠減産20%左右。到3月份,包括暫時關閉生産線等,計劃減産3萬輛左右,將加緊調整庫存至合理水準。

   

      馬自達也討論將2019年上半年(1~6月)的産量較2018年的實際産量進行削減。將對包括委託中國企業代工生産的部分在內的生産進行調整,最多可能減産20%。日本車企與銷售低迷的美國和南韓車企相比表現相對堅挺,但市場整體萎縮仍帶來了影響。

   

      福特1~11月的在華銷量減少34%,部分工廠開工率似乎不足50%。美國通用汽車(GM)的小型車工廠的産量11月減少了40%。南韓現代汽車自2017年以來持續減産,「工廠開工率為60%左右」(當地零部件廠商高管)。中國當地汽車廠商中,第一汽車集團和長安汽車集團等自主品牌車企的工廠的減産動向也被認為正在擴大。

  

      一方面,豐田汽車和本田的主力車型表現堅挺,並無減産計劃。德國福斯汽車(VW)也憑藉高檔車的良好銷售態勢,11月的産量僅同比減少幾個百分點。

   

      11月的中國新車銷量連續5個月減少,而2018年全年預計將自1990年以來時隔28年首次轉為減少。

   

   

      原因主要有3個。中國為了緩解大城市的交通擁堵問題和減少大氣污染,針對汽油車實施嚴格的牌照發放限制。2018年,除了北京及上海等8個城市外,海南省也實施了這一限制政策。

  


      另外,隨著房價下跌,大額商品消費趨冷,拉動需求的地方城市圈的新車銷量減少。另外,2017年年底小型車減稅後的搶購需求減速,這也令2018年秋季以後的銷量減速加快。

   

      英國普華永道的調查數據顯示,中國汽車工廠的開工率5年前為70%左右,近年來一直在60%左右徘徊。據中國媒體報道,年産能到2025年將由2018年年底的4000萬輛增至4500萬輛。

  

      中國政府也著手採取對策應對過剩産能。從2019年開始,工廠所在地區的開工率如果達不到全國平均水準,將不允許新建汽油車工廠。

 

      在中國工礦産業中,汽車是最大産業,在GDP中的佔比被認為達到3%。如果加上在全國的銷售店和維修服務在內,有觀點認為這一佔比將達到GDP的10%,因此,汽車的銷售和生産動向將給中國整體經濟帶來影響。另外,佔世界新車銷售30%的中國擴大減産也可能通過零部件、材料等産業鏈波及世界經濟。在美國和歐洲等市場的汽車銷售陷入低迷的狀況下,中國的減産動向使得全球汽車市場面臨失去拉動力的風險。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多部田俊輔、山本夏樹 北京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