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電池車國際標準將採用日本方案
2013/06/27
![]() |
此前,聯合國發佈的燃料電池車的安全標準的最終方案中大部分採納了日本的提案。6月24~28日在瑞士日內瓦召開的聯合國工作組會議上,各國將正式達成協定。中國和印度等新興市場國家也將對此表示支援。
日本於2005年在主要國家中最早制定了安全標準,並一直以此推進談判。國際標準一旦確定,各國將制定和修改國內法,統一標準。
日本方案的安全標準規定,車內用於燃料電池排水的排水管內的氫氣濃度不得超過4%。必須配備安全裝置,以在管內氫氣濃度達到4%後,阻止氫注入,防止爆炸。此外,在耐久性方面,要求容器在承受2萬2千次提高或降低內部壓力後也不發生變形。
豐田、日産和本田等各公司計劃2015年在日本全面銷售燃料汽車。而豐田還計劃2015年同時在美國市場展開銷售。
在日本方案成為國際標準後,日本廠商將無需為配合出口目的地要求而改變性能參數。豐田表示,「如果國際標準得以明確,將更容易建立量産體制」。各公司為了配合燃料電池車普及,計劃將在2010年前曾為每輛1億日元(約合人民幣629萬元)的售價降至50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31.4萬元)左右。
日本政府也將通過放寬限制來推動燃料電池車的普及。在公共道路上實施行駛實驗需要獲得日本國土交通大臣的批准,今後申請時間將從8周縮短至6周。這將推動汽車廠商的技術革新。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