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電池車成為主戰場
2013/07/03
![]() |
本田的燃料電池車 |
混合動力車(HV)和純電動汽車以利用化石燃料等産生的電力作為動力源,而燃料電池車的燃料則是自然界取之不盡的氫和氧,同時只排放水。燃料電池車被視為新一代環保車的有利競爭者,為力爭在數年後實現量産,各廠商正展開研發競爭。
燃料電池車於2002年由豐田和本田首次在世界上推出。當時的製造成本高達每輛1億日元以上。其後,通過技術革新,例如大幅削減用於促使氫和氧發生反應的催化劑的白金使用量,製造成本迅速下降。有分析認為,豐田將在2015年之前以約50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30.7萬元)的價位推出轎車型燃料電池車。
降低鉅額費用
另一方面,由於實現量産需要鉅額費用,展開合作也已是當務之急。豐田2013年1月宣佈與寶馬展開共同開發。在同月,日産宣佈與德國戴姆勒和美國福特汽車展開共同開發。
而其中正受到關注的是本田和通用。對於2012年全球銷量約380萬輛的本田而言,燃料電池系統的開發費用負擔絕不輕鬆。如果與全球銷量約達930萬輛的通用聯手,在2020年之前將燃料電池系統用於雙方銷售的車輛,負擔將得到輕減。
![]() |
本田的競爭對手豐田正在最大限度地利用混合動力技術,而在燃料電池車開發方面,也正在迅速提升技術實力。豐田具有優勢的混合動力和燃料電池車可以共用電動馬達等眾多零部件。通過混合動力帶來的量産效應,燃料電池車的製造成本也將下降。
豐田計劃與寶馬在2020年之前開發出新的燃料電池基礎系統。寶馬在用於氫氣瓶等的輕量材料「碳纖維」相關技術方面具有優勢,雙方將利用各自的優勢技術加快開發。
積極利用專利優勢
本田和通用也力爭獲得乘積效應。據日本專利分析服務商Patent Result公司統計顯示,觀察在美國公開的燃料電池領域專利的綜合實力,通用排在首位,而本田位居第3。通用在燃料電池防腐技術等方面具有優勢,而本田在促使氫和氧發生反應的技術等方面具有優勢。
在2家公司合作後,將能夠利用各自的專利進行開發,Patent Result認為,「對今後國際勢力格局將産生巨大影響」。3個集團之間的開發競爭日趨激化有助於量産技術的革新和製造成本的降低,對消費者構成利多。
富士經濟公司統計顯示,燃料電池車的世界市場規模(車輛供貨金額)在2013年度僅為15億日元,而到2025年度有望猛增至2.91萬億日元。
連結
燃料電池車國際標準將採用日本方案
「日德聯盟」搶灘環保車電池市場
本田與通用將在環境技術領域展開合作
日美歐四大車企聯手開發燃料電池車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