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汽車零部件廠商重啟中國投資

2013/07/24


     日本大型汽車零部件企業將在中國重啟增産投資。日本曙制動器工業與小糸製作所將著手實施增加産能的計劃,這些計劃曾因去年秋天中日關係惡化而凍結。除了日系車銷售出現回暖跡象,歐美車企也正在計劃實施鉅額投資,日本企業此次提高産能正是希望借機獲得需求。另外,日系汽車零部件企業欲擺脫對日系車依賴的趨勢也在擴大。

曙制動器工業將在廣州工廠增設生産線
     相繼重啟增産計劃
     
     曙制動器將重啟2012年預定實施的廣州工廠生産線增設計劃。增設的生産線將於2014年正式啟用。啟用後,用於轎車等的—盤式制動器的産能到2015年將增至2013年計劃的2倍。投資約為4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500萬元)。曙制動器除了向當地日資企業供貨外,還接到了歐美企業的訂單。
    
     去年9月的反日遊行後,某些日本車企在中國的銷售同比減少了5成,工廠暫時停産的情況接連不斷。因此,汽車零部件企業也擱置了新建工廠的計劃。

     今年5月起,日本車在中國的銷售出現回暖跡象。豐田、本田等已表示即將於2015年前後,在當地投産混合動力車和高檔車。雖然各部件企業也曾考慮把生産遷往東南亞等地,但鑒於其擅長的高功能産品在中國的需求有望擴大,最終做出了在當地強化産能的決定。

 
     到2020年,中國的新車銷售規模預計達到3千萬輛。這個數字將是位居全球第二位的美國市場的2倍。據估算,中國汽車零部件市場的銷售額到2020年也將達到100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6.2萬億元),比2012年增加4成。中國有望成為引領全球汽車零部件市場發展的動力。

      要擺脫脫日系車依賴

     日本汽車零部件廠商在華生産的零部件有6成以上向日系車企供貨。不過,考慮到今後擴大在華業務,僅靠向日本車企供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日本汽車零部件廠商要在中國市場尋求發展,如何擺脫對日系車的依賴將是當務之急。

  在2012年中國乘用車市場,日本車所佔的份額已經降至頂峰時的3分之2(19%)。另一方面,在德國福斯集團的全球銷量中,中國市場所佔的比率達到近3成,今年在華銷售也將增長約2成,表現強勁。

  在等待日本車銷售全面復甦的同時,與在中國市場具有優勢的歐美整車廠商建立合作關係並擴大交易,成為日本各零部件廠商的課題。

  日本電裝自2015年起,將向德國寶馬在瀋陽開設的引擎新工廠提供引擎起動器。此外,豐田紡織計劃於2016年,在瀋陽生産汽車天花板等的新工廠啟動生産,尋求擴大與歐美廠商之間的合作。

  大型座椅製造商日本TSTech也將加大面向大眾的行銷力度,而大型活塞環廠商日本活塞環公司將加強對上海汽車集團等的行銷。

  日本汽車零部件廠商在華業務面臨經濟減速、人工費暴漲和反日情緒等諸多風險。但如果無法攻佔全球最大市場,日本零部件廠商就難以實現其全球化戰略。大眾等為提升開發和生産效率,正在推進不同車型間的零部件通用化。今後,從全球範圍看,以高品質提供低價格零部件的廠商將佔據優勢,而過度依賴日系車的日本零部件廠商將面臨被淘汰的危險。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