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EA從9月開始驗證福島處理水排海安全性
2021/08/20
日本經濟産業相梶山弘志8月19日在奧地利維也納與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總幹事格羅西進行了會談。圍繞東京電力福島第一核電站內積存的處理水,雙方就國際原子能機構在9月開始驗證處理水排入海洋的安全性等達成一致。日本政府希望得到國際原子能機構的認可,向海外強調安全性,降低「風評被害」(指因揣測、傳聞導致沒有直接關係的事物受到牽連和損害)。
梶山弘志在會談中請求國際原子能機構協助開展驗證工作和發佈相關資訊。格羅西回應稱,「將帶著客觀性和透明性盡到職責」。在會談結束後舉行的記者會上,梶山強調,「排放處理水是一項需要長期努力的工作。我們將懷著堅定的決心去推進。並請國際原子能機構進行嚴格的驗證」。
![]() |
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格羅西(左)與日本經濟産業相梶山弘志(右)(8月19日,圖片由日本經濟産業省提供) |
日本政府和國際原子能機構官員將於9月開始就處理水的安全性監測和驗證開展協商。在國際原子能機構派遣的專家團赴日(預定2021年內)之前,敲定詳細的驗證時間和方法等。由於新冠疫情,派遣人數有限,因此還將積極利用線上會議。
驗證的內容是,污染水經專用設備處理之後的放射性物質含量是否確實低於標準值。將針對排放前用海水稀釋能否確保安全性,以及日本政府採用的海洋監測方法進行確認。在海洋監測方面,日本政府和國際原子能機構將分別對排放地點附近等採集的海水進行評估,並確認評估結果是否一致。
![]() |
由國際原子能機構對日本政府和東京電力的計劃進行詳細分析,並向全世界發佈驗證結果。
和自然界中存在的放射性物質相比,日本排入海洋的量很少。日方邀請派遣團的目的是獲得排放處理水對海産品等的影響極小、排放計劃符合國際安全標準等第三方評價。希望借此讓國內外知道計劃的合理性,盡可能降低排放處理水帶來的風評被害。
日本政府和東京電力將在2年後的2023年春季開始排放。到排放完成預計需要數十年,國際原子能機構在排放後也將繼續監測。
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引發核電站事故後,曾向大氣和海洋放出了放射性物質。由於農産品及海産品等受到污染,共計54個國家和地區限制進口日本産品。事故過去10年後,南韓、台灣、中國大陸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仍限制進口。
日本政府2021年4月公佈了把處理水排入海洋的方針。引發周邊國家強烈反對。中國外交部新聞司副司長趙立堅在推特上發佈了一張圖片,圖片上穿著防護服的人物從船上用桶傾倒綠色液體。
在日本國內,也有福島縣及臨縣的相關人士反對把處理水排入海洋。茨城縣的漁業從業者在6月日本政府聽取意見時,指出政府已決定不顧漁民的反對把處理水排入海洋,表示「過去向消費者解釋安全性的措施並沒有奏效」。
東京電力將於近期向日本的原子能規制委員會申報處理水的具體排放計劃。日本政府希望通過與國際原子能機構合作提高安全性、建立扶持漁業從業者的基金等,制定應對風評被害的對策,獲得相關人員的理解。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