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佩克+小幅增産,在美俄之間左右逢源

2022/08/04


      8月3日,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和俄羅斯等參加的「歐佩克+」確定9月的原油增産幅度僅為極小規模,實際情況只是「維持現狀」。這是不得已的舉措,既顯示出回應美國拜登政府要求增産要求的態度,又考慮到難以增産、需求放緩這一令人擔憂的實際情況。

   

「歐佩克+」敲定的9月的原油增産幅度僅為極小規模(Reuters)

  

      歐佩克+在8月3日的部長級磋商是拜登7月訪問沙烏地阿拉伯並要求增産以來的首次會議。由於俄羅斯進攻烏克蘭等影響,原油行情比1年前上漲3成,對於急於在11月美國中期選舉之前緩解汽油漲價的拜登來説,能否推動歐佩克+進一步增産成為重要議題。

 

      不過,9月的增産幅度僅為每日10萬桶,比8月還少,僅比歐佩克+的8月生産計劃增加了0.2%多一點。相對於全球需求則僅為0.1%。日生基礎研究所的佐久間誠認為,「此次決定顯示出暫且回應美國增産要求的姿態,另一方面,事實上的對原油供求的影響幾乎為零」。

 

      鑒於歐佩克+的增産僅為小幅,WTI(西德克薩斯中質原油)原油期貨價格在8月3日一度漲至每桶96.4~96.6美元,比前一日收盤價上漲2%。

 

  

      歐佩克+在供求和政治意圖兩方面都缺乏大幅增産的動力。首先,即使敲定快速的增産計劃也難以落實。磋商後發表的聲明提到「極為有限的生産餘力」,警告稱「利用(餘力)需要充分注意」。

 


      尼日利亞等國家長期維持投資不足導致産量低於生産目標的狀態,即使從歐佩克+整體來看,也維持實際産量低於計劃的狀態。國際能源署(IEA)的統計顯示,6月的産量與目標相比,每天低了近300萬桶。具有增産餘力的沙特和阿聯酋也在接近産能的上限。

 

      此外,全球經濟減速導致的原油需求放緩被意識到,這也成為風險因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7月將世界2022年實際增長率預期從上次預期的3.6%下調至3.2%。通貨膨脹以及美歐加息成為逆風。此外,中國的疫情防控政策也對原油需求投下陰影。

 

      國際能源署在7月的月報中指出,全球原油供求在2022年4~6月出現每日110萬桶的供應過剩。下調了2022、2023年的需求預測,提出了今後維持供應過剩的看法。俄羅斯的産量並未按預期減少,也成為目前出現供應過剩的背景。

 

      歐佩克並未接受美國期待的大幅追加增産,再次彰顯出重視與俄羅斯合作關係的態度。8月1日出任歐佩克秘書長的海賽姆·蓋斯對科威特媒體表示,「俄羅斯是戰略性夥伴」。

 

      日本石油天然氣金屬礦産資源機構(JOGMEC)的野神隆之表示,歐佩克的此次決定「顧及了俄羅斯的立場,維持了對增産的慎重態度。讓人再次明白,只要供應不發生明顯擔憂,歐佩克就不會採取行動」。

 

      今後圍繞原油,美國與俄羅斯、歐佩克+的博弈或將持續下去,商品市場也將維持情緒化的局面。原油期貨價格因歐佩克+小幅增産出現上漲,但也曾一度跌至每桶約91美元。美國能源資訊署(EIA)發佈的每週石油庫存統計顯示,原油和汽油庫存增加超出市場預期,供應隱憂緩解,拉低了價格。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開羅 久門武史、濱美佐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