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以色列正構建IT同盟
2014/12/17
合作緣于互補
阿里巴巴、騰訊控股以及百度等中國網際網路企業的相關人士最近頻繁訪問以色列,以尋找可以開展合作的當地企業。為以色列為創業者提供資金支援的OurCrowd公司的創始人喬納森·梅德韋德(Jonathan Medved)表示:「有不少前來收購以色列企業的中國大型網際網路企業要求會面」。
![]() |
在以色列擁有大規模研發基地,同時與當地企業建立有密切關係的美國英特爾旗下風投公司中國區常務董事也指出,由於互補性強,中國網際網路企業考慮投資以色列的案例正在增加。
由於國內市場狹小,以色列企業希望在海外尋找巨大市場,而中國則缺乏擁有最尖端技術的創業企業。在需求方面剛好形成完美契合的兩者展開合作的案例如今正逐漸增加。從中國到以色列,資金的大量流動已經開始。而成為資金接盤者的則是以色列不斷崛起的風險投資公司。
關係在拉近
中國聯想集團8月投資了美國風投公司迦南夥伴(Canaan Partners)旗下的以色列法人,而百度和中國安全軟體企業奇虎360科技則於10月投資了以色列的風投公司Carmel Ventures。另外,中國光大集團與以色列投資公司聯手組建了合資公司。中國平安保險也正在通過旗下風投公司擴大對以色列的投資。
據以色列調查公司IVC Research Center和大型審計公司畢馬威(KPMG)的調查,在雷曼危機以後處於低潮的以色列風投公司的資金籌措額今年以來進入了復甦態勢。而這其中毫無疑問有受到中國資金影響的因素。
在以色列,為了滿足蓬勃發展的創業企業的資金需求,風投公司數量不斷增加,活動也日趨活躍。從結果來看,對於尋求獲得有潛力以色列創業企業和技術的中國網際網路企業來説,如果向在當地擁有業務網路的風投公司出資,則在短期內即可高效地獲得眾多資訊。中國和以色列的産業界正在通過風投的渠道來加強彼此關係。
冷戰結束後,由於美國的牽制,中以兩國一直保持著微妙的距離,但目前在包括武器採購和導彈開發等方面也正逐漸拉近距離。矽谷著名創業者史蒂夫·布蘭克(Steve Blank)指出:「中國政府在創業文化的培育政策上正在效倣以色列」。
每人平均風險投資是美國的2倍
由於當地的創業企業相繼被蘋果等美國IT企業收購,以色列被作為繼矽谷之後的全球創業基地受到了很高的評價。一方面,與歐美企業有著深遠歷史關係的以色列的創業企業對作為新興市場的亞洲的關注度也正日益提高。
三星電子等韓國企業一直將以色列作為半導體研究開發基地進行了投入。目前,正將其作為健康相關終端用感測器等的全球開發中心而加以利用。日本方面,為創業企業提供援助的Samurai Incubate公司5月進入了以色列市場等,相關舉措也正在不斷擴大。
以色列國內市場較小,也缺乏自然資源,而且與周邊國家關係緊張。因此,在以色列瞄準海外市場在IT及軟體産業領域創業的情況非常普遍。從1990年代左右開始,通過提供創業資金補助、放寬限制以及減輕稅收負擔等,以色列政府的積極支援政策産生了效果。該國的每人平均風險投資據稱是美國的2倍以上。另外,在通信、應對網路攻擊及生物等與軍事密切相關的技術也被認為處於世界最前列。
(兼松雄一郎 矽谷)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