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式創新模式存在利弊
2016/03/09
物聯網(IoT)、人工智慧(AI)、汽車自動駕駛和小型無人機等需求日益高漲,不過這些領域包含多種多樣的尖端技術。即便是大型企業也不可能單獨覆蓋所有技術。其解決方法就是開放式創新,歐美企業在這一方面先行一步。
例如寶鹼公司(P&G)從2000年開始引入開放式創新,目前使用外部技術的産品佔到銷售額的一半。在日本國內,大阪煤氣公司致力於開放式創新,與軟體開發企業等合作,實現了將減噪裝置産品化等成果。
事業公司設立風險投資基金,向創業企業投資的舉動也成為開放式創新的形態之一。2015年,日本國內風投基金的風險投資額達到575億日元,增至2014年的6.4倍。
另一方面,開放式創新存在將重要的技術經驗洩露到其他競爭公司的風險,也很容易招致公司內部技術人員的反對。因此,除了與合作方構築信賴關係外,經營者還有必要推進員工的意識改革等,面向公司內部提出轉變方針。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