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影下的蘋果帝國(3)中國市場重於FBI?
2016/08/01
![]() |
中國佔蘋果公司全球銷售額的1/4(北京的蘋果店) |
如今中國佔據了蘋果全球銷售額的1/4,在國內還有很多蘋果代工工廠。在嚴格管理資訊流通相關産業的中國,蘋果作為美國企業取得了空前成功。如何處理與中國政府的關係,成為關乎蘋果生死的大問題。
「蘋果為用戶保護隱私的態度值得稱讚」,在蘋果公司總部2月26日召開的股東大會上,第一個被點名的律師辛迪·科恩(52歲)如此稱讚道。10天前,蘋果發表聲明稱為保護個人隱私,拒絕美國聯邦調查局(FBI)提出的降低iPhone安全等級的要求。雖然股東大會對科恩的發言報以熱烈掌聲,但庫克並沒有什麼反應,平淡地接受了之後的提問。
在股東大會的前一天,美國國家安全局(NSA)前法律顧問斯圖爾特·貝克(68歲)發表了一篇憤怒的公開信,稱「要揭露庫克的本來面目」。原因在於,蘋果被認為在2014年將中國的用戶數據轉移到當地的伺服器上,隨後立即獲得了iPhone 6在中國地區的銷售許可。貝克指出,中國政府對蘋果手機設置了截取用戶各種資訊的「後門」。但蘋果默許了這一點,其對中國政府和FBI的應對方式截然不同。
儘管蘋果以這種被批評為「親中」的態度向中國示好,但其在中國的經營之路還是很艱難。2016年6月,北京市當局要求在北京地區禁售iPhone 6系列手機。雖然禁令因蘋果提出異議而未被執行,但蘋果手機的外觀仍被指責與中國廠商的機型高度相似。2016年4月底,中國的蘋果用戶無法「iTunes」上購買電影和書籍,這一服務在開始半年後被終止。對蘋果來説,中國不斷地出現著難以預料的障礙。
雖然蘋果想和中國搞好關係,但也想避免在成長上過度依賴中國。2016年5月17日,庫克離開北京飛往印度。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