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能數位相機將無人化生産
2012/05/14
![]() |
佳能在上世紀90年代後期引入每名操作人員負責多個組裝工序的「單元生産」方式,提高了生産效率。近年來發展到「機器單元」方式,將人工難以處理的微細零件等的組裝交由産業機器人處理,逐步實現少量人員生産。
佳能大分和宇都宮工廠在組裝工序的員工人數未公開,但據説有些機型最近3年已經減少了一半用人。實行無人化作業後,剩餘人員轉移到工廠的生産管理與增長領域的新業務部門等,採取吸收雇用的方針。
佳能2011年在全球的數位相機産量為2590萬部,約佔全球市佔率的20%,位居第一。佳能計劃在無人化新生産線走上正軌後,佳能的另一家數位相機日本國內工廠長崎佳能和台灣等3家海外工廠也將陸續引進該生産線。
數位相機是日本廠商擅長的領域,佳能、索尼、尼康三家公司佔到全球5成的市佔率。但該領域價格競爭非常激烈,除佳能外,不少相機廠商不斷將生産委託給從事電子産品代工服務的台灣等海外企業。日本企業的委託比例合計已經上升到5成左右,日本製造業的根基正受到動搖。
數位相機由需要精密加工技術的鏡頭、進行圖像處理的半導體、防抖感測器等附加值高的零件和材料構成。如果進行成品組裝的主力工廠能留在日本,就能將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零件和材料廠商也留在日本國內,使新産品從策劃階段就能發揮聯合開發的優勢。並有助於維持包括交易夥伴在內的工作崗位。
在日本主要製造業廠商中,豐田汽車為了將日本國內産量維持在300萬輛水準,正致力於生産技術革新,希望將設備投資額減少4成,但也能獲得和以往同樣的效果。
(更新完畢)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