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的活路——零部件?
2017/04/05
台灣鴻海精密工業2016財年的合併結算(截止16年12月)上市以來營收首次出現下滑。受中國大陸人工費上漲影響,代工這一傳統業務似乎迎來極限。繼收購生産液晶面板的夏普之後,鴻海將以智慧手機攝像頭鏡頭等有望獲得高收益的零部件為核心摸索實現可持續成長。
鴻海銷售額同比減少3%,減至4萬3587億台幣,自1991年上市以來首次出現減少。純利潤為1486億台幣。雖然連續6財年刷新了最高盈利,但是僅同比增長1%。
![]() |
鴻海10~12月期利潤同比大幅增長30%。這似乎是因為面向銷售復甦的美國蘋果「iPhone」代工生産的盈利出現改善,不過銷售額減少了2%。鴻海可能大幅削減了成本,但是並不能説成長力得到了恢復。
在得知全財年將出現減收的2月春節之前,在台灣和深圳的鴻海高管聚在會議室內花費數天時間討論問題點和解決對策。郭台銘董事長指出了今年的競爭對手。被其視為鴻海競爭對手的並不是南韓三星電子等超大型企業,而是台灣的大立光電這種中小企業。
生産智慧手機攝像頭鏡頭的大立光電16財年(截止16年12月)的純利潤為227億台幣,銷售額純利潤率為47%,是鴻海的10倍以上。該公司利用超過400項專利生産薄型塑膠鏡頭等零部件。憑藉高成品率和高品質實現了高收益。
![]() |
鴻海面向蘋果的代工業務佔總銷售額的5成以上。在iPhone的代工生産方面,鴻海與台灣和碩聯合科技之間的競爭出現激化。此外中國大陸的人工費上漲,5年倍增也對鴻海構成打擊,鴻海的增長模式迎來極限。
此外,鴻海通過關聯企業,向iPhone供應機殼等零部件。不過,由於與競爭對手的競爭,盈利能力出現下降。發展技術積累至關重要、進入門檻高的高收益零部件的必要性正在加強。
夏普2016年12月將對iPhone用鏡頭企業之一康達智(Kantatsu,位於日本栃木縣矢板市)的出資比例從18%提高至44%。而確定方針的是鴻海。台灣的一名分析師表示「夏普與康達智具有資本關係,也是鴻海併購夏普的原因之一」。
康達智為蘋果增加産量需要資金。鴻海委派的夏普社長戴正吳2016年夏季與康達智高管舉行了會談。康達智提出的方案是增強現有工廠的設備,然後建造新工廠,但戴正吳立即表示「要同時推進」,答應增資。
此外,鏡頭市場本身也有很大潛力,高端智慧手機採用「長焦」和「廣角」2種的雙鏡頭的情況正在擴大。而在「物聯網(IoT)」和自動駕駛汽車等廣泛用途上,鏡頭需求都將增加。
元大證券投資顧問公司的分析師蒲得宇表示,鏡頭利潤率較高,有助於鴻海的收益提高。不過同時指出,康達智的技術與大立相比存在1~1年半的差距。在成品率等方面追趕並不容易。據稱,大立以家族經營的團結和待遇優厚而聞名,難以挖來技術人員。
在鏡頭以外,鴻海還在攝影設備領域尋找機會,已參股美國風險企業「Lytro」,「Lytro」以完成拍攝後能自由改變圖像焦點的「光場相機(Light Field Camera)」技術而受到關注。鴻海被認為還向具有雙鏡頭攝影技術的以色列新興企業投入了資金。
鴻海除了在中國大陸新建液晶面板工廠之外,還提出向東芝4月1日分離出來的半導體記憶體新企業出資。雖然日本政府對技術外流的警惕感強烈,實現很難,但鴻海顯示出對零部件領域的執著。
鴻海零部件業務的強化將提升對蘋果的談判能力,同時還可能有助於和夏普共同開發的醫療器械等。從今後圍繞零部件的動向將能看到鴻海的未來。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伊原健作 台北、飯山順 大阪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