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安橋落魄到靠貼牌生産求生
2018/09/05
日本老牌音響設備製造商安橋(ONKYO)正在加快推進業務轉型。安橋2017財年(截至2018年3月)的合併財報顯示,公司已連續5年陷入最終虧損。這是因為以「ONKYO」品牌運營的面向消費者的AV(音頻與視頻)設備業務難以維繫。安橋將轉向車載和電視音響的OEM(貼牌生産)業務來尋找出路。
![]() |
大阪府寢屋川市內的安橋音響研發基地 |
在位於大阪府寢屋川市內的安橋音響研發基地一角,有一間家電企業和汽車廠商的開發與策劃負責人頻繁到來的房間。「利用螢幕進行音響模擬,同時在這裡與企業負責人進行討論」,領導開發工作的安橋技術部長土井輝夫這樣解釋共同開發的流程。
轉用音響的技術
在土井提到的螢幕上,畫面中映出了汽車的內部結構。音響發出的聲音的傳播和回音情況按照聲壓以不同顏色顯示。土井表示,「汽車行業正在迎來電動化和自動化等重大轉型期,音響技術的新用途正在擴大」。
這項讓土井感到自信的技術名為「haptics」,直譯就是「觸覺技術」,指的是利用振動等來模擬人碰觸物體時的感覺的技術。為了使音響産生振動並發出聲音,安橋在音響內加裝了被稱為「加振器」的核心零部件,加振器的技術有可能用於防止駕駛時打瞌睡等,有著廣泛的用途。
![]() |
安橋的音響 |
土井自信地説,「正因為安橋一貫在聲音領域精益求精,才能在軟體和硬體方面始終配合汽車廠商的開發。希望與企業配合,形成新的汽車形式」。
在唱片時代,安橋是無人不知的名牌企業。在安橋尋求轉向貼牌生産的背後,是因為音響産品面臨的環境出現大幅改變。
生活方式變化成為阻力
安橋的主力産品是家用音響設備,例如作為家庭影院核心來管理和輸出所有音頻、視頻設備聲音的「AV接收器」。但到2000年代,伴隨智慧手機崛起,聽音樂的方式從「坐在起居室和自己房間聽」轉變為「通過便攜終端在任何場所都能聽」。由於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安橋原有的市場大幅縮小,業績也持續惡化。
安橋期待的今後核心業務之一是製造電視內置音響。
以大阪市內的家電量販店裏擺放的夏普8K液晶電視「AQUOS」為例,其螢幕右下角標有「Sound by ONKYO」的小字。採用夏普最尖端技術的8K液晶電視內置了安橋製造的音響。
![]() |
在夏普的8K液晶電視「AQUOS」的螢幕右下角,標有「Sound by ONKYO」的小字 |
日本家電量販店淀橋相機(Yodobashi Camera)大阪多媒體梅田店的店員末吉悟指出,「隨著液晶電視越來越薄,音響也變小了。導致更多老年人表示聽不清電視的聲音」。末吉悟在此基礎上分析稱,「對於畫質差距越來越小的平板電視,高性能音響將成為新的附加值」。
與中國和土耳其企業合作
進入2018年後,安橋還在推進與夏普以外企業的合作。4月,安橋與中國TCL集團簽署業務合作協議。TCL是全球第3大電視企業,每年能銷售3000萬台電視。安橋除了代工頭戴式耳機外,還將推進與電視廠商進行共同開發。此外,安橋還相繼與土耳其的偉視達(Vestel)等其他大型家電企業展開合作。
此前,安橋的音響深受音樂發燒友的青睞。今後,安橋的音響將被內置於電視,借助全球每年數千萬台的電視銷量走向市場。作為成為幕後英雄的交換,安橋希望迅速把銷售擴大至此前難以單獨開拓的市場。
![]() |
淀橋相機大阪多媒體梅田店 |
從中長期來看,安橋還將把車載音響作為增長支柱加以培育,這次瞄準的是印度市場。緊隨全球最大汽車市場中國,印度汽車市場今後的增長值得期待。安橋2017年8月在印度啟動車載音響生産,成為印度首家外資音響企業,進行了搶先佈局。
不過,安橋重振業務的最後期限正在逼近。這是因為除了最終虧損已持續5年外,曾是安橋最大合作夥伴的美國老牌吉他製造商吉普森吉他公司(Gibson Guitar Corporation)5月陷入經營破産。此前,安橋為了發展頭戴式耳機等新業務,把生産委託給具有實際經驗的吉普森,希望利用吉普森在歐美的銷售網推進企業重建。但這種合作關係突然迎來終結。對於失去合作夥伴的安橋來説,2018財年將面臨背水一戰。
電視和汽車,安橋把自身的命運堵在了這2項新業務上。安橋B2B業務負責人、副社長宮田幸雄顯示出強烈的危機感,稱「如果不儘快轉向OEM,將喪失生存下去的道路」。這番話有著一定的道理,因為宮田本人曾擔任過音響企業的社長。
肩負保留日本聲音的使命
宮田曾是日本豐達電機(FOSTER)的社長,豐達電機過去曾像安橋那樣作為音響企業創造輝煌,但由於行業環境的改變而陷入經營不振。在此情況下,作為生存下去的舉措,宮田曾主導豐達電機轉變為貼牌生産企業。
安橋力爭2018財年時隔6年扭虧為盈,但截至3月底,其合併凈資産僅為27億日元,財務狀況難以預料。在汽車業務全面發展起來之前,通過與TCL等合作,推進電視貼牌生産業務早日實現盈利不可或缺。
宮田強調稱,「安橋肩負著無論如何也要把日本培育的聲音(技術)保留下來的使命」。這種想法能否實現,取決於安橋能否擺脫最終虧損並把貼牌生産培育為業務支柱。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大阪經濟部 千葉大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