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一季度凈利潤陷5年來最低

2019/05/15


      全球最大的電子産品代工服務(EMS)企業台灣鴻海精密工業5月14日發佈的2019年第一季度(1~3月)合併財報顯示,凈利潤同比減少18%至198億台幣。美國蘋果等客戶的智慧手機業務表現不振對其産生了影響。由於中美貿易摩擦進一步激化,以在大陸進行生産為核心的業務模式也遭遇強勁逆風,目前仍看不到回歸增長路線的跡象。

   

      鴻海發佈的凈利潤比英國調查公司路孚特(Refinitiv)事先匯總的分析師預期平均值低2成左右,創下第一季度凈利潤5年來的最低水準。雖然2018財年(截至2018年12月)的營業利潤同比增長2成,但是不穩定性突出。由於創始人郭台銘宣佈參加2020年1月的台灣領導人選舉,有意卸任董事長職務,鴻海將在逆風環境下迎來首腦更替。

  

      銷售額為1.0543萬億台幣,同比增長3%。面向iPhone等蘋果的銷售額佔該公司年銷售額的5成左右,不過該公司已開始致力於開拓中國大陸企業的智慧手機和服務等産品的代工需求。

  

     不過,鴻海的獲利能力下降。主要是iPhone需求不振,加上做安卓智慧手機的子公司富智康持續虧損,鴻海相關人士之前曾向日經表示,「客戶要求降低成本,目前不少安卓智慧手機訂單處於不賺錢的狀態」。

     

      鴻海為了從單純代工向增長模式的轉變,於2016年收購了夏普。雖然獲取了夏普的技術和品牌實力,但是並未取得明顯的成果。鴻海在中美分別投資1萬億日元建設面板工廠的進攻姿態並未改變,不過第一季度的營業費用增加了近1成,對業績構成拖累。

  

      鴻海從1990年代開始在人工費低廉的大陸通過大量生産實現了增長,但隨著當地人工費上漲,鴻海的優勢減弱。此外,美國政府5月13日公佈了將智慧手機納入關稅清單的「第4輪」對華懲罰性關稅。如果正式實施,將動搖鴻海在大陸生産然後向世界出口這一業務模式的根基。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伊原健作 台北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