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對「數據流通圈」有不同見解

2019/06/29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6月28日的二十國集團峰會(G20大阪峰會)的特別會議上,提倡建立允許數據跨境自由流動的「數據流通圈」。雖然宣佈啟動被稱為「大阪軌道(osaka track)」的國際規則擬定,但在當場,美國總統川普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圍繞新一代通信標準(5G)似乎有不同意見,令人預感到今後談判的困難。

 

   「數位化擁有解決國際社會課題的可能性」,安倍首相在會議上如此強調,向各國首腦等呼籲稱,在2020年6月的世界貿易組織(WTO)部長級會議之前推動大阪軌道「取得實質進展」。

 

G20大阪峰會6月28日進行的有關數據經濟的會議

 

   雖然當場沒有反對的聲音,但中美首腦的發言很快就顯示出數據流通的國際規則擬定的難度。

 

   被安倍最先邀請發言的習近平表示,數據就像石油,應建立公平且無差別化的市場,指出人為干預市場是不恰當的。這些表述似乎考慮到美國封殺華為,對川普進行了牽制。

 

   對此,川普表示「(對於自由的數據流通)5G的安全性和穩定性是不可或缺的」,提出了安全問題來應對中國。川普還表示,「反對數據的本地化(數據圈地)」,這似乎也是在暗指中國。

 

    在數據流通規則的討論中,也明顯伴隨中美的「5G爭奪」的對立格局。

 

   正如力爭推動貿易自由化而於1986年啟動的多邊談判根據宣言發佈地點稱為「烏拉圭回合」一樣,日本將數據自由化談判命名為「大阪軌道」,尋求在此次的G20峰會上正式啟動。

 

   不過,希望取得成果的日本政府提出了任何國家都容易接受的「自由與信賴」這一成為最大公約數的概念。構想還存在諸多模糊之處,各國為了增強自己的立場,對「流通圈」都表示贊同。川普和習近平的發言似乎暴露出各方同床異夢的實際情況。

 


   

   「自由數據流通」是支撐世界數位經濟發展的重要思路。正如反對掠奪資源的已開發國家的産油國表示「如何使用由本國決定」,團結起來的資源國家主義那樣,如今稱得上「數據民族主義」的狀況正在擴大。

 

   美國Facebook和亞馬遜借助SNS(社交網站)和電子商務(EC)從全世界收集數據。利用龐大的數據推動人工智慧(AI)的開發,發揮先行者的優勢,但以中國為代表,出現了通過數據圈地加以對抗的國家。

 

 

   不過,作為決定「數據流通圈」成敗的分水嶺而受到關注的印度,如今立場對日本來説並不樂觀。印度總理莫迪沒有回應日本政府的呼籲,並未參加28日的特別會議。

 

 在展望數位經濟的將來時,印度的存在感突出。在美國研究人員提唱的「新GDP(數據生産總值)」排行榜上,印度僅排在世界第24位。但是,網際網路的未利用者達到9億人,增長空間巨大。同時還是維持增長不可或缺的「數據的源泉」,將來有可能成為數據大國。

 

   貿易的多邊談判一直在擴大參加國的前提下不斷發展。但是,談判花費漫長的年月,近年來無法達成妥協的情況增加。與此同樣,對於日本倡導的「具有信賴的自由數據流通」這一理念,重視的「信賴」都是什麼內容,也因國家不同而不同。

 

   如果啟動隱私和智慧財産權保護等具體討論,各國想法的分歧將進一步擴大。數據流通圈的實現預計面臨困難。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