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手機陷入看不到未來的囧地
2019/10/07
南韓三星電子將在年內停止在中國生産智慧手機。三星將關閉廣東的工廠,轉移至越南。截至2013年三星的智慧手機在中國高居銷量首位,曾具有極高人氣。不過,由於中國企業的攻勢,最近的供貨份額暴跌至1%以下。隨著停止在華生産,三星手機在世界最大市場的存在感或將進一步下降。此外,屬於與智慧手機並列的2大支柱的半導體業務的特殊需求也告一段落,三星的苦惱進一步加深。
停止生産的是位於中國南部廣東省惠州市的三星智慧手機的主力工廠。三星的相關人士表示,已於9月底停止生産,目前正在推進撤出工作。2018年底三星停止了中國北方的天津市工廠的生産。到目前,三星的中國生産已經全部停止。
![]() |
三星以中國人工費上漲為背景,自2000年代後半期起將智慧手機的組裝工序轉移至越南。現在在越南雇用約20萬人,在2億9200萬部的全球年供貨量中,半數左右在河內市郊外的自主工廠生産。
三星在僅次於中國的智慧手機巨大市場印度也擁有自主工廠。今後計劃在南韓國內生産高端機型的智慧手機,在越南生産廣泛機型,在印度生産中端機型,以形成分棲共存。三星在中國將停止自主生産,但委託中國企業的生産將繼續,保持在中國的銷售。
不過狀況嚴峻。三星在中國市場的智慧手機供貨份額2013年達到約19%,排在首位,但目前降至不到1%。一位在北京市生活的30多歲女性表示,「在2012年前後小米進入市場之前,在中國提到智慧手機首推三星,具有對中國人來説值得炫耀的存在感」。但三星自2013年排在中國首位之後僅僅過去6年。現在已成為無法進入前10位的存在。
背景是與華為技術和中國小米等實現快速增長的中國品牌的激烈的份額爭奪。
沒有抓住中國市場的趨勢
中國是擁有約4億部年供貨量的世界最大智慧手機市場。但已出現飽和感,截至2018年市場連續2年萎縮。很多觀點認為,在這種狀況下昂貴但性能優良的産品和價格明顯低廉的産品受到追捧的傾向加強,三星未能抓住迅速變化的中國需求,顯得首鼠兩端,未能抓住市場兩極分化的任何一種趨勢。
針對今後,熟悉中國智慧手機行業的分析師指出,「在中國,只有國産的低價格品牌、華為和美國蘋果等高功能品牌得到支援,三星奪回份額的可能性很小」。
三星在此前寄予厚望的印度市場也在逐步喪失市佔率。2018年受到小米的攻勢影響,終於拱手讓出了首位寶座。當地品牌的低價智慧手機也在迅速追趕。這種情況與中國相同,前景籠罩烏雲。
因在擁有巨大人口的中國和印度下滑産生負面影響,2018年三星的世界供貨量的份額比上年下降0.9個百分點,降至20.8%。雖然勉強維持了世界首位寶座,但與排在第2位的蘋果的差距縮小至5.9個百分點,2017年相差7個百分點的領先優勢迅速縮小。供貨量也比2017年減少8%,降至2億9200萬部。
![]() |
中國廣州的三星專賣店(10月3日) |
三星此前曾經表示「我們的競爭對手是蘋果」,一直提高品牌號召力,推進高端路線。不過,隨著智慧手機功能的成熟化,向消費者彰顯新技術日趨困難。尤其是與之競爭的中國企業採用相同的作業系統(OS)「安卓」,與擁有自主作業系統的蘋果相比,與其他企業的差異化難以凸顯,這産生了明顯影響。在缺乏應對舉措的情況下,最近數年來不斷喪失市佔率。
新産品也出師不利
2019年春季為了打開局面,三星終於發佈了作為可折疊的最高端智慧手機推出的新産品「Galaxy Fold」,但因發生故障,上演了將上市時間推遲半年的失態。勉強於9月上市,但現階段産量有限。不僅未能成為東山再起的推動力,品牌也受到傷害。
由於最近6年在中國的失速,三星智慧手機業務的2018財年(截至2018年12月)的營業利潤降至10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600億元),比2013財年減少約6成。此外,主力的半導體業務也同樣。在過去2年左右,美國大型IT(資訊化技術)企業為了在戰略性上推進各種數據收集,加快了數據中心的擴建,成為其核心零部件的半導體記憶體的需求出現激增。由於這種特殊需求,2018財年的營業利潤達到58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3480億元),創出歷史新高,但特殊需求已消失,2019年減少6成。
再加上日韓的出口管制問題,如今的三星似乎陷入看不到未來的境地。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細川幸太郎 首爾、川上尚志 廣州 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