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日本YAHOO與LINE合併的背後推手?

2019/11/15


      11月14日,在日本運營搜索服務「YAHOO」的Z HOLDINGS(ZHD)與LINE傳出了正在就業務合併展開磋商的消息。讓曾經屬於競爭關係的兩家企業走到一起的是共同的危機感,即擔心單打獨鬥的話無法與美國谷歌等被稱為「GAFA」的美國IT巨頭展開競爭。首先將在日本國內構建掌握「1億人經濟圈」的對抗軸心。不過,GAFA的規模具有壓倒性優勢,試圖追趕並非易事。

      

左起日本YAHOO社長川邊健太郎、軟銀集團會長孫正義、LINE社長出澤剛

     

      成為此次業務合併磋商起點的是2019年夏季的領導層會談。ZHD社長川邊健太郎、LINE社長出澤剛攜本公司高管在東京都內的酒店就業務合作的可能性多次碰面進行商討。不知是從何時起,這最終發展成為了旨在實現業務合併的磋商。

   

      兩家企業還分別向母公司軟銀集團和南韓NAVER商討合併的可能性。9月,軟銀集團會長兼社長孫正義與NAVER首腦舉行會談,敲定了合併方針。孫正義承諾「作為軟銀集團,將支援合併誕生的平臺提供商」。

   

      此次已不是孫正義和川邊第一次向LINE提議開展資本合作。據稱,早在幾年前,孫正義就曾與NAVER首腦進行會談,當即提議合併。原因是孫正義感受到了LINE擁有的顧客基礎的魅力。

   

      但LINE此前並未給予回應。而此次卻不一樣。原因是「如此下去,將被GAFA擠壓,無法在日本保有數據」,這樣的危機感在兩家企業間均迅速升溫。

    

 

      在搜索服務領域,NAVER是阻擋谷歌在南韓掌握更高份額的為數不多的企業,但隨著GAFA擴大服務領域,威脅正日益增強。因此,即便接受將LINE從聯結對象移除的條件,也選擇推進合併。

   


      兩家企業將就合併推進最終磋商,力爭2020年內完成合併。預計合併後的ZHD由川邊擔任社長兼聯席CEO,出澤也將擔任聯席CEO。董事會方面,正在就雙方分別派出3名董事、從外部邀請4人的方向進行調整。

       

      推進合併的最大理由就是以對抗GAFA,力爭在日本國內的競爭中取勝。ZHD和LINE在手機支付和新聞檢索等多個領域佔據優勢。服務用戶人數將達1億人規模。

   

      合併還有助於獲得開拓海外市場的立足點。ZHD的主力品牌「YAHOO」由於與美國企業簽訂了授權合約,原則上標誌和品牌只能在日本利用。在合併公司之下,可以在海外推出「LINE」品牌。

   

      不過,即便聯手,兩家企業與GAFA的差距依然很大。德國調查公司Statista統計顯示,2018年GAFA的4家企業的研發費總額達580億美元(約合6.3萬億日元),利用通過廣告業務和電子商務獲得的龐大數據,實現了先進技術和服務的創新。而ZHD和LINE的研發費用之和僅為200億日元左右。

   

      要想對抗巨大的GAFA,似乎有必要投入在10萬億日元規模的基金下開展人工智慧(AI)投資的軟銀集團等集團的全部力量。

   

      面對GAFA,威脅論開始在全球升溫。歐盟(EU)於2018年施行個人資訊保護規則《一般數據保護條例(GDPR)》,對GAFA徵收鉅額罰款。但是歐洲沒有可以取代GAFA的地區平臺提供商,即便當局採取牽制措施,類似壟斷狀況仍將持續。為了保持競爭環境,新平臺提供商的誕生雖然有效,但是能否對抗GAFA還是未知數。

   

     據悉,ZHD和LINE的相關人士與日本政府高官會面,就此次的合併進行了説明。原因是對掌握眾多個人數據的企業的誕生也存在警惕的聲音。另外,兩家企業的合併也存在屬於關係惡化的日韓企業聯合這一令人擔憂的一面。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