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將撤出電視液晶面板生産
2020/04/01
南韓三星電子3月31日透露了撤出電視用大尺寸液晶面板生産的方針。將於2020年底關閉南韓和中國的液晶面板工廠,將重心轉向色彩鮮艷的新一代面板。液晶面板隨著中國企業的增産,處於供應過剩狀態,三星也持續虧損。此前讓日本面板産業吃足苦頭的南韓相關企業的退潮日趨明顯。
![]() |
三星電子在南韓中部的液晶面板工廠(三星電子提供) |
三星電子將關閉的是位於南韓中部的湯井工廠和中國江蘇省蘇州工廠的電視液晶面板生産線。與中國企業的最尖端工廠相比,兩座工廠的老式生産線效率低下,盈利出現惡化。
兩座工廠合計的面板年産能按55英吋電視計算被認為達到3000萬台規模。三星已從台灣和中國大陸企業採購液晶面板,配備於自主品牌的電視,今後也將增加從外部採購的面板數量,維持液晶電視業務。
三星將退出液晶面板生産,專注於新一代面板。三星對色彩鮮艷的有機EL進行了自主改良,開發了被稱為「量子點(QD)有機EL」的新型面板。2019年10月宣佈向這種面板的開發與量産投入13.1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760億元),縮小液晶面板業務。計劃在湯井工廠實施新型面板的量産。針對蘇州工廠的利用方式,據稱正在商討。
![]() |
![]() |
三星截至約5年前曾與南韓LG螢幕(LGD)競爭液晶面板世界第一寶座。不過,自2016年前後起,中國的京東方科技集團(BOE)等企業獲得中國政府的補貼,相繼開始建設巨大工廠,三星將重心從液晶面板轉向智慧手機用的有機EL面板。
調查公司英國英富曼公司(Informa plc)統計顯示,從2019年的電視液晶面板的全球份額來看,LG螢幕以24%排在首位。三星僅為9.3%,降至第5位,落後於躍居第2位的京東方等。另據南韓Kiwoom證券的推算,三星的液晶面板業務的2019財年(截至2019年12月)營業收入為6萬億韓元,出現1.36萬億韓元的營業虧損。由於中國企業的增産,液晶面板價格持續下降,連最大企業LG螢幕也陷入虧損。
湯井工廠是2000年代三星攜手索尼量産電視液晶面板、並在液晶電視領域躍居世界首位的象徵性基地。LG螢幕也宣佈年內停止在南韓國內生産液晶面板。兩家公司均將專注於新一代面板,但價格持續下跌的液晶電視預計目前仍是主流,能否令面板業務扭虧為盈仍是未知數。
由日本的家電和電子企業開創的液晶面板産業屬於因激烈的投資競爭而優勝劣汰明顯的領域。
1970年代,夏普在世界範圍內首次採用液晶面板作為計算機的顯示裝置。在將這一用途擴大至個人電腦和電視的同時,以夏普為代表,松下、東芝、日立製作所和索尼等日本的家電和電子企業持續成為該領域的主角。一度有10多家日本企業涉足液晶面板業務,到1990年代後半段為止,掌握全球市佔率的大部分。
不過,隨著液晶面板的超高清化和大型化,生産設備的費用也出現增加。面板行情的波動幅度巨大,通過靈活的經營判斷敲定鉅額設備投資的南韓和台灣企業在2000年代中期開始掌握主導權。
此時,雷曼危機後的經濟低迷構成直接打擊。日本的家電和電子巨頭在液晶面板業務上也出現鉅額虧損,結果相繼撤出該領域。夏普自2016年起在台灣鴻海精密工業的旗下推進經營重建,而通過合併日立製作所、東芝和索尼的業務而在2012年成立的日本螢幕(JDI)也陷入經營危機。
液晶面板的設備投資額進一步增大,中國大陸企業在獲得政府支援的情況下相繼涉足,在液晶電視面板領域也開始能夠以低價提供不遜色於台灣和南韓企業的高品質産品。此前擊潰日本企業的台灣和南韓企業如今也陷入劣勢。
關於行業主導權從日本轉移至南韓和台灣、進而轉移至中國大陸的産業很多,比如鋼鐵、光伏面板和造船等。此前的霸主三星的撤退同樣意味著在液晶面板領域,中國大陸企業將掌握定價權和供給的大部分,迎來「中國一強時代」。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細川幸太郎 首爾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