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老牌IT企業遭遇「數位懸崖」
2012/11/23
「雖然仍然有很多事情要做,但惠普正在朝著目標穩步前進」。在20日上午開始的財報説明會的開頭,惠特曼如此強調。通過裁員節約資金,增加研究開發費用,惠特曼肯定了積極採取行動、自去年就任以來一直在提倡的基本戰略以及取得的成果,但一個意外「事件」讓這些努力都化為了泡影。
![]() |
決定收購Autonomy公司的是惠特曼的前任李艾科。李艾科曾經嘗試改進惠普同時經營個人電腦和印表機等業務的體制,促使惠普轉變為以高利潤率軟體為主導的企業。
而上述戰略的重要武器就是收購,但卻遭遇了會計欺詐問題。
此次惠特曼被迫為前任解決善後問題並非第一次。5~7月,由於李艾科的前任馬克•赫德決定收購美國資訊服務企業電子數據系統公司(簡稱EDS)收購,惠普進行了大規模的資産減值處理。此外,馬克•赫德收購的手機資訊設備服務商美國Palm也在事實上停止了運營,收購的失敗嚴重打擊了惠普。
李艾科和馬克•赫德決定展開收購的背景是,雖然個人電腦業務的銷售額在該公司總銷售額中約佔3成,但價格競爭激烈,前景不容樂觀。兩每人平均加快了通過企業收購來轉變業務結構的腳步,但由於業務價值評估和經營體制出現了混亂,各項業務均未能取得成功。
2年前曾為400億美元以上的股東資本截至10月底已經減至228億美元。留給惠特曼的時間已經不多。
微軟和英特爾陷入苦戰
困擾惠普的問題不僅僅是過去併購的後遺症。在8~10月的財報中,個人電腦、印表機和伺服器等主要部門的銷售普遍出現下滑。其中,個人電腦較上年同期下降14%,下滑幅度尤為明顯。
![]() |
據美國調查公司IDC數據顯示,7~9月個人電腦全球供貨量比上年同期下降9%,為8779萬台。曾經是IT設備主角的個人電腦的衰落日益明顯,而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市場則在正在急劇擴大。但是,曾在6年時間裏高居個人電腦王者地位的惠普未能跟上智慧手機等的發展潮流。
在全球個人電腦MPU(微處理器)領域佔有約8成市佔率的美國英特爾公司以及在個人電腦作業系統(OS)領域主導制定行業標準的微軟也如出一轍。
英特爾的智慧手機MPU的全球市場佔有率還不到1%,而一直謀求在這個領域捲土重來的英特爾CEO保羅·歐德寧將於明年5月卸任。
在智慧手機領域保持領先地位的美國蘋果公司採用了自主開發MPU、軟體和終端的「垂直整合模式」。通過與採用「水準分工模式」的個人電腦不同的方式獲得了成功。
另一方面,谷歌則構建了向全球終端廠商免費提供Android版作業系統、然後以廣告業務實現盈利的業務模式。目前該公司已經擁有約7成全球市佔率,將從個人電腦時代起一直有償提供作業系統的微軟遠遠落在了後面。
在曾經建立起個人電腦時代的惠普、英特爾和微軟身上,可以看到成功經驗阻礙革新的「窘境」。這些公司都未能成功跨越「數位懸崖」。而蘋果、谷歌以及已成為全球最大手機半導體廠商的美國高通則都採用了與個人電腦霸主不同的業務模式。今後,惠普、微軟和英特爾等後知後覺者能否捲土重來,將取決於是否能打破成功經驗的阻礙。關注日經中文網新浪微網誌
(奧平和行 矽谷)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