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偉達收購ARM:孫正義賣掉了「水晶球」
2020/09/14
軟銀集團(SBG)就出售旗下的英國半導體設計商ARM與美國半導體製造商英偉達達成了協議。軟銀集團計劃取得英偉達股權等,在出售時進行換股,目前正展開磋商。軟銀集團的會長兼社長孫正義將ARM定位為全集團「預測未來的水晶球」,但面臨高額的收購提議,最終還是轉變了戰略。
![]() |
軟銀集團會長兼社長孫正義(Reuters) |
「ARM作為支撐軟銀集團的旗下公司具有增長戰略。但這麼好的條件,必須要討論(出售)了」,8月下旬,軟銀集團的某高管如此表示。
軟銀集團與英偉達圍繞ARM的談判於7月全面啟動。據悉,軟銀集團還在討論ARM的首次公開募股(IPO),但英偉達提出了高價收購ARM。
軟銀集團回應稱,「(以高價出售為前提)希望磋商相關框架」,為了取得英偉達或新合併企業的股票,雙方開始磋商換股。這樣一來,英偉達就能減少現金支出。軟銀集團將以4萬億日元規模出售ARM股權,作為對價,除了現金之外,還能取得英偉達或合併後企業的部分股權,成為大股東。
![]() |
ARM的設計技術被用於90%以上的智慧手機 |
軟銀集團2016年斥資約240億英鎊收購了ARM。收購ARM是孫正義長期放在心裏的夙願。孫正義將ARM評價為「預測未來的水晶球」。在智慧手機半導體設計領域掌握約9成份額的ARM還將進駐其他領域。孫正義的理想是利用ARM收集的資訊,預測數據創造的未來,因此一直將ARM定位為軟銀集團不可或缺的實業公司。
放棄ARM將成為軟銀明顯的戰略轉型。不能只是單純地出售ARM股權,而是讓作為投資公司的軟銀集團今後能取得更多回報,必須要建立起這樣的機制。
如果以逾4萬億日元出售此前3.3萬億日元購買的ARM,能獲得1萬億日元規模的資本收益。軟銀在美國共用辦公室運營商WeWork的投資上因新冠疫情陷入苦戰,這筆收益能為「願景基金」低迷的投資成績添一點亮色。因為軟銀集團向ARM出資75%,其餘25%由願景基金出資。
此外,如果借助與ARM的乘積效應,推動英偉達或2家的合併企業的業績和股價進一步改善,軟銀集團還可以期待所持股票升值。對於加強投資公司色彩的軟銀集團來説,對英偉達的再投資可以説是必然的。
![]() |
英偉達的CEO黃仁勳(Jensen Huang) |
「在收購ARM之後,我們曾經考慮過與英偉達合作」,軟銀集團的相關人士表示。在收購ARM之後的2017年,軟銀集團曾經通過願景基金買入英偉達股票,之後因股價大跌賣出,但今後將再次考慮合作。
不過反過來看,ARM在軟銀集團旗下時的利潤未能增長。軟銀集團高管也透露,如果仍留在軟銀旗下,「無法100%保證ARM的增長」。
ARM設計的半導體晶片供貨數量在增長,但業務擴大,投資膨脹,2019年度的調整後EBITDA(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為2.76億美元,僅為2016年度的約30%。軟銀集團因願景基金不振正在積極改善財務,已沒有精力再將固定負擔沉重的ARM留在旗下。
英偉達將ARM納入旗下,能強化人工智慧(AI)使用的半導體業務。在這一領域,英偉達涉足了高速計算半導體「GPU」,買下ARM,就可以考慮進入需要精細計算的CPU。
課題不在少數。中國ARM和英國總部之間正在發生糾紛。6月,英國總部以發現不當行為為由,宣佈解雇中國ARM的CEO吳雄昂,但中國ARM予以否定。在國家間科技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在全球收集和利用數據與技術的餘地正在縮小。
![]() |
ARM的CEO西蒙·西格斯(Simon Segars) |
ARM的客戶中有美國高通和博通(Broadcom)等很多半導體廠商。有觀點認為,由於被同屬於半導體廠商的英偉達收購,ARM的中立性將喪失,或出現客戶流失。隨著進入美國企業的旗下,ARM自身也有風險成為中美摩擦的靶子。
以中美摩擦等為背景,一開始被軟銀集團叫做「水晶球」的ARM魅力正在減弱。「要作為投資公司實現價值最大化,必須做出放下執念的冷靜決斷」,軟銀集團的某位相關人士如此表示。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