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NTT整合瞄準的是國際競爭和6G
2020/09/30
日本NTT將NTT docomo收為全資子公司,是為了集中分散于全集團的技術,恢復增長能力。還在討論docomo與NTT通信(NTT Communications)等的統合,希望在支撐數據經濟的新一代通信標準上掌握主導權。希望在日本國內不是瞄準手機資費,而是轉向無現金結算等消費者服務來尋找出路。
「將加強與docomo的合作,希望在全球市場引發‘遊戲規則的改變’」,在9月29日的新聞發佈會上,NTT社長澤田純如此強調。
另一方面,將於12月卸任的docomo社長吉澤和弘進行了反思:「在5G啟動、跨界企業也加入的競爭當中,此前僅僅瞄準了‘移動業務’」。澤田敲定將docomo變為全資子公司的方針是在4月,表示「在份額雖高,但利潤僅排在第3位的情況下,説服了docomo」。
![]() |
在網上開新聞發佈會的NTT社長澤田純(左)和docomo社長吉澤和弘(右) |
通過變為全資子公司,首先將使docomo的日本國內業務走上增長軌道。在手機市場觸及天花板,來自日本政府的降費壓力加大的背景下,手機資費收入的大幅增加難以指望。通過無現金結算和電子商務(EC)等數位服務增加收費收入變得不可或缺。
一位NTT高管表示:「在成為數位服務核心的無現金結算方面,docomo行動遲緩」。docomo於2018年4月推出的結算服務「d支付」與軟銀集團(SBG)的「PayPay」相比處於劣勢。
比d支付晚半年啟動的PayPay的用戶人數已突破3000萬人,在結算金額上躍居日本國內首位。除了軟銀集團之外,旗下的通信子公司軟銀和Z控股公司也進行出資,全力培育相關服務。
與軟銀集團相比,docomo的數位服務「智慧生活業務(Smart Life Business)」陷入苦戰,無現金業務就是象徵。吉澤社長強調:「希望得到全集團的力量,提高智慧生活業務的服務創造能力」。
另一方面,NTT的澤田社長表示,「將融合固定通信和行動通訊,還將融合基礎設施和服務。然後從日本國內邁向海外」。在重新定義增長戰略的背景下,另一個支柱是新一代通信技術。
從已開始在世界普及的5G來看,在作為基礎設施核心的基地台領域,中國華為技術、北歐的諾基亞和愛立信這3家企業執市場之牛耳。在中美摩擦導致華為難以採取行動的背景下,NTT決定通過與NEC展開資本與業務合作,整合兩家企業的通信技術,打造對抗聯盟。
下一步動作是通過把docomo變為全資子公司來整合集團公司的技術。已開始討論將涉足雲服務和數據中心的NTT通信、從事軟體開發的NTT Comware與docomo統合,充分利用NTT通信的固定通信的經驗等,開發支撐新一代通信網的技術。
NTT總公司涉足基礎研究,上市子公司的NTT數據通過系統開發提供支援。借助通信基礎設施建設的主導權轉移至通信公司的機遇,在海外打造構建基礎設施的業務。這可以説是NTT的意圖。
NTT通過這次整合,挑戰的是在世界通信基礎設施領域推進的「開放化」新模式。NTT認為要對抗華為等,必須實行開放化,通信企業對構成基地台的設備向多個廠商採購。
在推動開放化的基礎上,NTT瞄準的是相當於目前5G之後的6G,以及NTT社長澤田純最積極發展的採用光技術的網路構想「IOWN」。
IOWN有望達到現有技術100倍規模的數據傳輸容量,實現低延遲能力的實用化。NTT將開發基礎技術,目標是到2030年實現實用化。在目前的5G建設中,日本落後於中國、南韓和歐美,但如果上述構想結出成果,就會出現在全球參與競爭,輸出網路的可能性。
![]() |
從需要頻譜審批的通信業務來看,在日本、歐美和中國等各國,當地的通信大型企業均壟斷市場。NTT認為雖然看不到在通信領域進入海外的可能性,但如果是網路建設則有發展空間。
不過NTT集團至今的海外戰略的失敗很多。NTT通信曾經用約6000億日元收購美國通信企業,但業績惡化,帶來鉅額損失。對旗下企業進行整合,再次展開海外業務的戰略能否奏效,還是未知數。
日本另外一家通信企業的微軟9月29日表示:「docomo的完全子公司化應該在通信市場確保公平競爭的視點進行驗證」。在日本通信行業內,警戒和反對的聲音出現擴大。即便如此,有強烈危機感的NTT社長澤田純為了推動集團的增長,仍將向docomo投入鉅資,已經是開弓沒有回頭箭。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