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正義願景基金復甦,中國成投資重鎮

2021/02/10


      軟銀集團(SBG)的投資基金業務正在重新擴張。借助全球股價走高的東風,投資對象的企業估值快速恢復,新增投資也將增加。今後,投資對象中預計每年有10~20家將首次公開募股(IPO),作為投資公司,軟銀集團將加快構建穩定盈利的體制。不過對於拉動軟銀增長的中國科技企業也構成風險。

 

發佈財報的軟銀集團會長兼社長孫正義(2月8日)

   

      「有人指出(在出現損失的時期)基金並未産生價值,但終於開始進入收穫期」,2月8日在東京舉行的2020年10~12月財報發佈會上,軟銀集團會長兼社長孫正義對基金業務這樣評價。以自有資金進行新增投資的「願景2號基金」的投資對象從9月底的13家增至目前的39家(包括投資計劃),增了3倍,正在加快投資速度。

 

      股價走高構成東風

 

      背後是基金業務的損益改善。2020年4~12月的基金業務投資損益為盈利2.7287萬億日元(上年同期虧損7290億日元),復甦勢頭明顯。因新冠疫情,2020年1~3月一度出現了超過1萬億日元的虧損。優先出售資産,暫時停止了新增投資,後來隨著全球股市的快速反彈,投資對象企業的估值上升,推高了基金的帳面收益。

  

   

      對投資對象IPO的期待也在提高。美國外賣送餐公司DoorDash於2020年12月上市,推高了收益,但孫正義表示「希望確保上市股票以每年10~20家規模湧現的速度」。企業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未上市獨角獸企業的「IPO熱潮」很有可能將支撐今後基金的收益。據悉,美國共用辦公室運營商WeWork 等讓願景基金2019年遭受了巨大損失,但這些企業的盈利也在改善。


 

      投資方式變得多樣

 

      軟銀集團2020年成立了以美國科技企業等上市股票為對象的新投資公司,實現了投資方式的多樣化。2月上旬,由於美國市場的旺盛需求,宣佈新成立2家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最多籌集6.3億美元。

  

      同時也存在投資風險。有望成為基金業務增長火車頭的是中國。孫正義一直強調「拉動今後AI技術創新的是中國」。但除了中美摩擦之外,中國有強化監管的可能性。孫正義在記者會上表示,中國IT企業過去太自由了,現在進入了反壟斷、金融監管必要的階段,指出這是健康增長所必要的,並沒有超出常識的範圍。

    

   

      觀察全球約500家獨角獸,美國佔企業估值的約5成,而中國為3成左右。從願景1號基金投資對象的地區分佈(按企業估值計算)來看,美洲接近4成,約5成為以中國為中心的亞洲。

 

      今後的「預期IPO名單」也包括很多中國企業。不僅有被視為基金最大投資對象的滴滴出行,北京字節跳動科技等中國獨角獸企業似乎目前正在準備上市。

  

      軟銀集團一直被指對中國阿里巴巴集團的依存度過高。阿里巴巴1家佔到軟銀集團持股價值的一半以上。孫正義視為「最重要指標」的NAV(股東價值、持有股價價值減掉凈有息負債的數值)截至12月底約為23萬億日元,由於阿里巴巴股價的下跌産生影響,比9月底減少4萬億日元。

 

      2020年11月,阿里巴巴旗下的螞蟻集團IPO被延期,同年12月中國政府啟動反壟斷調查。日本國內投資公司的基金經理表示「當局的一句話或許導致經營驟變的風險難以消除」。市場上的這種警惕仍然存在。

 

      由於基金業務的收益增長預期等推動,軟銀集團的總市值在2月8日一度超過20萬億日元,與受到疫情直接打擊的2020年3月相比增至3倍以上,但仍需要分散地緣政治風險。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井川遼 堀田隆文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