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G的技術標準如何確定?
2021/11/18
制定6G技術標準等的國際性舉措尚未啟動,據估計將從2024年前後正式開始。目前,世界各大運營商已開始以「Beyond 5G」和「後5G」等形式發佈被稱為白皮書的技術概要。在日本,NTT docomo已經發佈了相關概要。
預計6G的速度是5G的10倍以上。表示通信世代的「G」原本就很模糊,3G以後通信的進步不再呈階梯式,而是呈直線性緩慢發展。4G原本是作為第3代(3G)技術的發展延伸,由docomo採用「3.9代」等形式提出的,但由於軟銀自稱為4G,這種叫法便逐漸確定下來。
![]() |
瑞典愛立信在5G基地台領域顯示出存在感 |
在日本,現行的5G通信也以6千兆赫以下的頻段為主,速度與4G沒有太大差異。之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就很早展開技術攻防戰,是因為6G會與多種技術産生複雜的聯繫。
今後將展開競爭的技術是被稱為太赫茲的超高頻段電波的運用和人造衛星技術、可實現節能化的光通信技術等基本技術、天線及數據收發相關無線技術、半導體及虛擬現實(VR)等軟體技術。
用於3G手機的「CDMA」無線技術原本是從軍事領域開始應用的,通信與國防存在著切不斷的聯繫。從新一代通信技術來看,加速這一進程的是人造衛星。
實際上,在日本Cyber創研公司的專利排行榜上,排名靠前的是中國航太科技集團等與製造導彈和火箭的日本三菱重工業等相近的企業。
手機通信網路此前一直是使用光纖來連接的基地台接入網際網路的基礎,在6G時代,為了使通信網路覆蓋包括沙漠和海洋在內的整個地球的廣大區域,預計會發生變革,結合使用低軌道衛星和飛行在平流層的HAPS(高空偽衛星)無人機。
中國已經發射了驗證6G用的人造衛星。在美國,特斯拉首席執行官(CEO)埃隆·馬斯克領導的SpaceX公司提出在尚未建立地上基礎設施的地區實現網路環境覆蓋的巨大通信衛星網計劃「星鏈(Starlink)」構想,計劃發射大約1萬2000顆人造衛星,這也可以説是瞄準新一代通信的嘗試。在日本,軟銀也開始開展高空偽衛星實驗。
諾基亞日本法人的John Lancaster-Lennox社長將今後標準化的主導權之爭比作錄影制式領域的「VHS」對戰Betamax,指出「還不知道標準化會怎麼樣,誰會成為主體,這些被多種因素所左右」。
相關領域也越來越多。除了6G相關的數萬億日元投資外,所有IT企業之間的爭奪將呈現出總體戰的狀態。
比如,6G相關專利調查結果也顯示,無線技術佔23%的高通的影響力很大,在美國,半導體企業承擔6G戰略的核心。半導體生産轉向國內生産的美國在通信半導體領域仍具有影響力。
在通信領域,自3G以後,為避免多種技術並存,一直通過國際團體協調製定整個行業的規範和標準。在中美技術對立背景下開展的6G標準討論或將是意識到競爭陣營的展開。
尤其是華為推出了結合通信設備和系統的基礎設施,南非的通信公司採用了華為的5G基地台。肯亞將引進融合基地台和監控攝影機的系統。以新興市場國家為中心,5G以後的通信也有可能抱團。
6G時代,除了利用AI的服務外,地上基地台和網路將與空中的設備複雜地連接,由AI負責基礎設施的全部處理。6G時代面臨著捲入更多産業的競爭。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