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銀集團出售英國ARM陷入難局

2022/01/27


       軟銀集團(SBG)出售英國半導體設計大企業ARM的行動陷入難局。此前軟銀集團計劃向美國半導體大企業英偉達以最高400億美元出售所持的ARM股權,但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等各國的反壟斷機構對此番出售顯示出越來越嚴厲的姿態。當初設想2022年3月之前完成出售,但目前變得困難。

     

軟銀集團會長兼社長孫正義曾計劃通過ARM出售轉變為投資公司

  

      美國彭博社1月25日報導稱,英偉達為取消收購計劃已進入準備。在26日上午的東京股票市場,軟銀集團股價一度較上一交易日下跌2%,刷新去年以來低點。在25日的美國股市,英偉達的股價收盤也大幅下跌4%。

 

      軟銀集團與英偉達之間就ARM出售達成協定是在2020年9月。計劃在以最高400億美元出售所持ARM全部股票之際結合換股,取得英偉達的6.7~8.1%股權。除了英偉達股權之外,還將獲得現金。軟銀集團2016年以逾3萬億日元收購ARM,因此原本有望獲得出售收益。

 

      軟銀集團正推進向以投資基金「願景基金」的活動為主體的投資公司的轉變。實業子公司將通過出售或降低出資比例,縮小面臨的業務風險,出售ARM也符合這一整體戰略。

 

      在達成協定後,英偉達的股價與達成協定時相比漲至2倍以上,對軟銀集團來説,交易的分量增加。軟銀集團會長兼社長孫正義在2021年11月的財報發佈會上透露,以取得英偉達股權為前提,與達成協定時的股價相比,産生了約5萬億日元的帳面收益。英偉達股票之後又下跌近3成,但相比宣佈出售時仍上漲8成。

   

      目前,面臨越來越困難局面的是各國監管機構的批准程式。

 

      ARM總部所在的英國的競爭和市場管理局(CMA)2021年8月發佈報告,稱存在競爭方面的嚴重關切,同年11月宣佈實施追加調查。歐盟(EU)的執行機構歐盟委員會也在2021年10月發佈稱,已啟動基於《競爭法》(即反壟斷法)的全面調查。歐盟委員會計劃最長將調查進行至2022年3月15日,得出是否允許收購的結論。

 


      態度更為嚴厲的是美國。作為美國監管機構的FTC於2021年12月要求根據《反托拉斯法》(反壟斷法)叫停收購,起訴了英偉達等。預計訴訟在2022年8月啟動。

 

      各國當局擔心的是因英偉達收購ARM而産生的新聯盟將在半導體産業過度掌握強大力量。

 

       ARM向全世界的眾多半導體相關企業提供設計授權,英偉達的競爭對手也依賴ARM的技術。軟銀集團與各半導體企業沒有直接的競爭關係,因此中立性並未受到損害,但如果收歸英偉達的旗下,情況有可能發生改變。

 

      尤其是美國FTC正在加強對企業併購(M&A)的監督。在被視為反壟斷急先鋒的主席莉娜·可汗(Lina Khan)的領導下,與此前相比擴大自由裁量,提出了將屬於「不公平競爭方法」的行為廣泛納入監督對象的想法。

 

      FTC針對此次的情況指出,用於防碰撞等汽車駕駛輔助的半導體、數據中心用的CPU(中央處理器)等採用ARM設計的技術將阻礙競爭。還擔憂英偉達利用通過ARM獲取的其他競爭企業的資訊,對於不利於自身的交易採取消極態度。

 

       以其他企業為例,FTC要求美國Facebook(現為Meta)出售此前收購的圖像共用APP「Instagram」的運營部門等。2020年12月提起訴訟,雖然被聯邦地方法院以證據不足駁回,但2021年8月再次提交修改部分內容的起訴書。顯示出訴訟持續下去的罕見局面。

 

       對軟銀集團來説,即使按ARM單獨計算,截至2021年9月底也具有約2.75萬億日元的價值,但如果出售未獲成功,此前受到期待的協同效應將難以指望。雖然有可能再次推進以前討論的ARM首次公開募股(IPO),但無論怎樣,軟銀集團將不得不明顯調整戰略,轉變為投資公司的步伐將變得遲緩。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宮嶋梓帆,和田大蔵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